雨后木山堂独坐
雨馀身亦适,地僻榻长闲。落叶过桥水,凉云隔屋山。未能饮文字,尚许惬孤顽。昨夜还家梦,思之仿佛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后感觉非常舒适,地处偏僻环境清幽。落下的叶子随水飘过了小桥,云雾遮挡了远处的山峰。不能把诗意倾诉出来,依然感到愉悦和满足。昨晚在梦中回到了家乡,那种思念的感觉仍然历历在目。
去完善
释义
1. 雨后:下雨之后。
2. 木山堂:地名或建筑名。
3. 独坐:一个人静坐。
4. 雨馀:雨后。
5. 身亦适:身体感到舒适。
6. 地僻:地方偏僻。
7. 榻长闲:躺在床上休息。
8. 落叶:从树上掉落的叶子。
9. 过桥水:流经桥下的河水。
10. 凉云:凉爽的云朵。
11. 隔屋山:隔着房子的山脉。
12. 未能:不能。
13. 饮文字:欣赏诗文。
14. 尚许:尚且允许。
15. 惬孤顽:感到孤独而惬意。
16. 昨夜:昨天晚上。
17. 还家梦:回家的梦想。
18. 思之:思念它。
19. 仿佛间:好像就在眼前。
去完善
赏析
《雨后木山堂独坐》是一首描绘诗人独居幽静山林的田园诗。诗中通过对雨后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以及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雨馀身亦适,地僻榻长闲。”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的山间环境中感受到的舒适与宁静。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床榻空荡,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落叶过桥水,凉云隔屋山。”这两句描绘了山间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落叶飘落在小桥流水之上,凉风吹过白云萦绕的山峦。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之美。
“未能饮文字,尚许惬孤顽。”诗人虽然无法像古人那样饮酒赋诗,但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乐趣。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昨夜还家梦,思之仿佛间。”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在山中,但心中仍然挂念着远方的家园。这使全诗增添了一丝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雨后木山堂独坐》,是由王景所作。关于王景的生平,历史记载较为有限,但据学者推测,他大约生活于晚唐时期,以创作山水田园诗闻名。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虽然外部环境严峻,但诗人依然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在自然与社会的强烈反差下,王景通过观察雨后的山林景色,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段时间里,王景的生活并不如意,饱受战乱的困扰,使他对繁华盛世产生了深深的哀愁。但他仍然保持一颗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心,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诗歌之中,传递出一种坚韧的精神力量。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出晚唐时期文人墨客对生活的忧虑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对于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