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
杨白花,何轻薄。随风渡江去,飞向谁家落。江南风雨春先老,陌上悠扬为谁好。永巷春归梦不成,绿池一夜浮萍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杨白花,多轻佻。飘过江河远去,飞往哪家的庭院。江南的风雨春天早逝,田野间悠扬的声音为了谁而响起。长巷的春天归来,梦境却难以成真,绿色的池塘一夜之间生出满池的浮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杨白花:典出南朝乐府民歌《杨白花》,描写一个名叫杨白花的女子与情郎离别的情景。这里用“杨白花”作为诗的题目,是诗人借古喻今的手法。
2. 何轻薄:意为何等轻浮,形容杨白花随风飘散的形象。
3. 陌上:田间小路上。
4. 悠扬:指杨白花在风中飘荡的样子。
5. 永巷:汉代宫廷中的长巷,这里指代皇宫。
6. 绿池:绿色的池塘。
7. 浮萍:水生植物,这里用来比喻杨白花四处飘散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杨白花》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杨柳絮轻盈飘散的景象,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生活中无奈和遗憾的情感。首句“杨白花,何轻薄”以质问的形式写出杨柳花的轻巧与随性,引出下文“随风渡江去,飞向谁家落”的意境。诗中的“江南风雨春先老,陌上悠扬为谁好”传递了春天的短暂,以及杨柳花悠然自得的状态。尾句“永巷春归梦不成,绿池一夜浮萍生”则用梦境未遂与湖面绿意渐生的反差,渲染出人生的困顿与挣扎。全诗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拟人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别具一格的审美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白花》是南宋诗人张宪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我们可以在其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方面入手,来了解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中原沦陷,国家民族危机重重,文人墨客们满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纷纷投身报国救民的事业。身为这一时期的一员,张宪曾参加过抗金斗争,并撰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抒发爱国激情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自己人生的理想追求。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也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因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而选择了隐居山林,以诗文书画为寄托,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忧虑。张宪也不例外,他在战乱中度过了半生,最后选择了归隐田园,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诗歌创作。
综上所述,《杨白花》这首古诗是在南宋末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者张宪身处乱世,心怀家国,通过描绘杨白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努力寻求精神寄托和自我救赎的历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