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即事六首 其六
千步廊前月,朦胧照御街。风檐鸣宝铎,雷板耀金牌。城影平铺地,楼阴半上阶。谁家吹短调?一夜乱春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前面的千步长廊中,月亮朦朦胧胧地照耀着皇宫前的街道。风吹过屋檐,宝铎发出清脆的响声;雷板上金光闪闪,犹如金牌一般耀眼。城市的影子平铺在地上,而楼宇的阴影则洒在台阶的一半高度。这是谁家在吹奏那婉转动人的曲调呢?它在一夜之间扰乱了春天的情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大都:元大都,今北京。
2. 六首 其六:这是组诗的第六首。
3. 千步廊:皇宫前的左右长廊。
4. 朦胧:月光不明的样子。
5. 御街:皇帝巡游时走的街道。
6. 风檐:风吹动的屋檐。
7. 宝铎:佛教法器中的铃铛。
8. 雷板:古时候敲打的一种乐器。
9. 金牌:金子制成的牌子。
10. 城影:城市的影子。
11. 楼阴:楼房的阴影。
12. 短调:古代曲调名。
13. 乱春怀:扰乱了春天的情怀。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大都皇城的夜景,展现了皇家气派的辉煌与壮美。开篇两句“千步廊前月,朦胧照御街”,描写了月光下皇城前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接下来的“风檐鸣宝铎,雷板耀金牌”进一步强调了皇宫的华丽和威严,宝铎和金牌在风中闪耀,如同雷声般震撼人心。
诗人接着以“城影平铺地,楼阴半上阶”描绘出皇城的宏伟景象,城影在地面上投下宁静的影子,高楼的阴影则爬上台阶,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谁家吹短调?一夜乱春怀”,暗示着这座繁华的城市中的寻常百姓生活,笛声回荡在整个皇城中,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温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都即事六首 其六》是明代诗人张宪创作的一首描绘都城风貌的诗。这首诗创作于明初,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战乱后,明朝的建立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宪的人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他曾是元朝的一位官员,但在明军攻占大都后,他选择归顺明朝。这一人生转折让他对都城的变迁有了更深的感悟。
此外,当时的时代背景也与这首诗的创作密切相关。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力整顿朝政,改革赋税制度,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稳定。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大都城中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破败的建筑和荒芜的土地。这些场景让张宪感慨万分,遂写下了这首描述都城沧桑变化的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