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使
襌襹步摇冠,曲裾纱縠衣。伟哉燕赵士,借问此为谁。谒帝登犬台,利口兴祸阶。能令亲父子,恩爱一朝乖。血溅长安城,尸横泉鸠里。虽族佞臣家,不益储君死。望思思不归,至今天下悲。请听三老议,儿罪只当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戴着用丝带编织的帽子,穿着有皱褶的薄纱衣服。好一个英勇的燕赵之士,请问这是哪位英雄?拜见皇帝登上铜雀台,巧舌如簧却招致祸端。竟然使亲生父子反目,恩爱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血迹溅满长安城,尸体横陈在泉水旁的村落。虽然连累奸臣全家受罪,却无法挽回储君的死。怀念逝去的君王,哀伤至今仍萦绕在人间。请听从三位长者的商议,儿子的罪过只需鞭笞惩罚即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巫蛊使:古代用竹简制符咒以诅咒他人之人。这里指代奸臣。
2. 张宪:宋朝诗人。
3. 襌襹步摇冠:形容燕赵士的帽子。
4. 曲裾纱縠衣:形容燕赵士的衣服。
5. 燕赵士:指赵国公子魏无忌,又称信陵君。
6. 犬台:宫殿名,这里借指皇帝居所。
7. 利口兴祸阶:指口舌招祸之徒。
8. 泉鸠里: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
9. 族:灭族。
10. 三老议:听取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意见。
11. 笞: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抽打犯人的刑罚。
去完善
赏析
《巫蛊使》张宪的这首诗歌以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巫蛊之祸”为背景,通过对当事者的描绘和事件的描述,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
首句“襌襹步摇冠,曲裾纱縠衣。”展现了宫廷中奢华繁复的服饰,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了背景。接着,诗人以“伟哉燕赵士,借问此为谁。”设问,引出了巫蛊事件的主角——田千秋。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以直言劝谏而著名。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绘了田千秋在汉武帝面前陈述真相的过程,以及他劝谏武帝改正错误的勇气。然而,这一切并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反而加剧了事态的发展。
“血溅长安城,尸横泉鸠里。”两句道出了巫蛊事件的惨烈后果:不仅导致了许多无辜的人丧命,甚至使得父子间的亲情破裂。尽管最终邪佞之人受到了惩罚,但无辜受害者的死亡却无法挽回。
最后,诗人发出了深深的叹息:“望思思不归,至今天下悲。请听三老议,儿罪只当笞。”虽然这场悲剧已经过去,但它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却仍然持续。诗人呼吁人们从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人性的洞察和对权力的批判。它不仅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蛊使》是明代诗人张宪的一首描绘江湖武侠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明朝洪武年间,大约公元1368年至1398年之间。这个时期,张宪担任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和审理重大案件,这可能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江湖恩怨和人性的复杂。在张宪任监察御史期间,朱元璋刚登上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行严刑峻法,导致冤狱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宪可能想通过诗歌来揭示现实社会的阴暗面,并抒发自己对江湖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