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我来为您翻译这首诗:
我将和我的老朋友们(如古琴、诗书)一同度过余生,虽然身体不适,但我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我愿意做一个在世间漫游的诗人,而不是一个只为名利而活着的人。我的诗作主要是为了唤醒人们的良知,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容不下真实的表达。在我生命的最后阶段,我已无法再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只希望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能留下我这孤独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1. 酒瓮:酒坛子。这里借指诗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
2. 琴书:古琴与书籍,这里代表诗人的精神寄托。
3. 病身:生病的身体,这里可能暗示诗人的身体不好。
4. 熟谙:熟悉。
5. 时事:当前的社会状况。
6. 乐贫:愿意过清贫的生活。
7. 宇宙闲吟客: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吟咏诗歌的人。
8. 乾坤窃禄人:在世间谋求禄位的人。
9. 救物:救助众生。
10. 世情:世俗之情。
11. 奈值:怎奈。
12. 不容真:容不下真实的人。
13. 肺腑:内心。
14. 白发吾唐一逸人:年老的我,是唐朝的一位隐逸之人。

去完善
赏析
《自叙》是唐朝诗人杜荀鹤的一首抒怀诗,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精神追求和处世态度的描绘,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首联以酒瓮琴书相伴的病身为起点,展现出诗人的生活简朴而富有诗意。同时,“熟谙时事乐于贫”一句表现出诗人虽然贫困但依然关心时事的精神风貌。
颔联则表达了诗人的坚定立场:宁愿做一个闲云野鹤般的吟游诗人,也不愿做那些窃取禄位的庸碌之辈。这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虚伪官僚的不满。
颈联则以“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表现出诗人难以忘怀拯救苍生之苦心的愿望,以及面对虚伪世态的无尽感慨。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深重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尚的品质。
尾联则写诗人虽身处困境但无怨无悔,用“白发吾唐一逸人”来形容自己作为唐朝的一位隐逸之士,虽然满头白发,依然保持着崇高的理想和情操。这一结尾既表现了诗人历经沧桑的沉重感,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坚定信念。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风采的优秀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叙》是唐朝晚期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即唐末五代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发,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
杜荀鹤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但他的家族已经衰败,家境贫寒。他一生勤奋读书,力求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境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实现理想。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自叙》,表达了他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这个时代,唐王朝已近尾声,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逐渐壮大,政权更迭频繁。与此同时,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杜荀鹤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