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斋即事

标题包含
书斋即事
尘世灯窗外,寒儒竹简情。 三杯慰岑寂,一榻寄孤清。 夜永那能睡,天寒不肯明。 起来重搔首,江海一鸥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俗世浮华之中,如窗外的灯火阑珊,也掩不住这位贫寒书生对知识的执着热爱。几杯酒下肚,抚慰了内心的寂寥;一张床榻,承载着孤独和纯净的情谊。漫漫长夜,难以入睡;寒冷的冬夜,阳光迟迟不愿醒来。无奈地起床再次挠头,只见江洋中的一只鸥鸟展翅翱翔,轻盈自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尘世:世俗世界。 2. 灯窗:灯光照亮的窗户,比喻刻苦攻读的地方。 3. 寒儒:贫寒的读书人。 4. 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工具,这里指读书。 5. 三杯:泛指酒量较小。 6. 慰岑寂:安慰孤独寂静的心情。 7. 一榻:一张床,这里指生活的简陋。 8. 寄孤清:寄托孤独清静的生活。 9. 夜永:夜长,指夜晚漫长。 10. 那能:哪能,无法。 11. 天寒:天气寒冷。 12. 不肯明:不肯亮,指天色阴暗。 13. 起来:起床。 14. 重搔首:重新挠头,表示思考。 15. 江海:江面和大海,这里指广阔的世界。 16. 一鸥轻:一只轻盈的海鸥,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书斋即事》徐侨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生书斋中孤独而自足的生活。诗的前两句“尘世灯窗外,寒儒竹简情”形象地描绘了书生在书斋中的情景。他远离尘世的喧嚣,在明亮的灯光下,专注于竹简上的文字,表现出一名书生的高雅情操。 接下来的“三杯慰岑寂,一榻寄孤清”进一步揭示了书生的内心世界。他以三杯酒来慰藉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在书斋的一角,他的心灵得到了寄托。 接下来的“夜永那能睡,天寒不肯明”则表达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虽然夜深人静,他却难以入睡,仍旧努力研读;即使天气寒冷,他也希望新的一天不要来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最后两句“起来重搔首,江海一鸥轻”则描绘了书生在闲暇时的活动。他在清晨起来,梳理头发,仿佛是江海中的一只鸥鸟,悠然自得。 整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书生独善其身、潜心学习的形象,使人深感其真诚执着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斋即事》是南宋文人徐侨的一首五言诗,大致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此时正值金、宋并立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大片土地沦丧。作为读书人的徐侨,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法逃避国家的困境,更加坚定了他对儒学传统的信仰和期望。这首诗表达了他身居书斋时的心境和对国家的忧虑,渴望能以学识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