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斋中咏怀

标题包含
斋中咏怀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 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人了解我的心思,只有白云知晓,闲暇之时在高斋中躺下,恍若梦境与蝴蝶共舞。 没有察觉到东风已过寒食节,大雨来临,萱草破土而出,爬过了巴篱。
去完善
释义
1. 白云:比喻诗人超尘出世的心态。 2. 高斋:指诗人的书房或居所。 3. 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寓言,以表达诗人遗世独立的心境。 4. 东风:春风。 5.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天。 6.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古人认为其可忘忧。 7. 巴篱:巴地的篱笆。巴地位于今四川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无心唯有白云知”开篇,道出自己的淡泊心境。这里的“白云”象征了诗人的恬淡、悠然,表达了他不与世人争名逐利的态度,只愿与自然相伴,心游尘外。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闲卧高斋,仿佛在梦境中与蝴蝶共舞的场景,这种超脱凡尘的意境使得整首诗充满宁静致远的氛围。 “不觉东风过寒食”则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常之感。此时已至寒食节,春风悄然拂过,诗人却并未察觉到它的流逝,这正是他沉浸于内心世界的一个体现。而“雨来萱草出巴篱”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在春雨滋润下,萱草从篱笆间崭露头角。这不仅表现了草木生长的顽强生命力,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斋中咏怀》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唐玄宗时期,国家富强,经济繁荣,但社会矛盾也逐渐加剧。在这个背景下,羊士谔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渴望在朝廷建功立业。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遭到权臣排斥,多次被贬谪。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羊士谔创作了这首《斋中咏怀》。诗中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处境,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热切向往和对现实黑暗的不满。这首诗既反映了羊士谔的个人遭遇,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