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戏赠

标题包含
寒食戏赠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柳中庸,唐朝著名文人,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为友,有很高的文学才能。他的生平和具体年份不很确定,只知道他活跃在公元806-821年间,死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之前。 柳中庸的诗歌大部分失传,流...查看更多
繁华落尽风淡云轻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即将过去,江南的傍晚愈发显得凉爽。清明节,天空有些阴郁,带着寒意。淡淡的杏花香,伴随着碗里的麦粥。柳絮飘荡在空中,伴随著秋千的摇晃。 这个季节,正是饮酒的好时候;而人生,也正像桃李那样,正值青春的年华。心中那种无法言喻的幽恨,已经渗透到了筝弦之上。
繁华落尽风淡云轻
去完善
释义
《寒食戏赠》是一首描绘寒食节的古诗。以下是各句注释: 1. 春暮越江边:这句意为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越江边的景色。这里的“越”指浙江地区,代指江南水乡。 2. 春阴寒食天:这句描述了寒食节的阴天景象。寒食节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会禁火、扫墓祭祖等。 3. 杏花香麦粥:这句描绘了寒食节的特色食物——麦粥,和飘香的杏花一同出现。 4. 柳絮伴秋千:这句形容了在春光里,柳絮纷飞,人们在荡秋千的情景。 5.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这两句表示酒和美人在这样的美好时节最相配。芳菲节是指花开季节;桃李年比喻青春年华。 6. 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最后两句意味着有某种未知的忧愁,已经通过筝声传达出来。
繁华落尽风淡云轻
去完善
赏析
《寒食戏赠》是一首描绘春末寒食时节景色的诗词。首句“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描绘了春天的尾声和寒食节的到来,暗示了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则进一步描绘了寒食节特有的景象:满街的杏花、飘荡的柳絮和孩子们玩秋千的身影。 第三联“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赞美了春天的美好,桃李年华象征着人生的青春时期,芳菲节则是享受春天美景的时刻。尾联“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则以婉转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心中的淡淡哀愁,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筝弦传达出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充满了对生活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繁华落尽风淡云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戏赠》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柳中庸在公元765年创作的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诗。柳中庸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担任过官员,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志,屡次科举不第,直到晚年才被授予一个卑微的官职。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已经开始衰落,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官场腐败严重,民生疾苦。这种时代背景使得柳中庸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愈发强烈。在《寒食戏赠》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食节的民间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
繁华落尽风淡云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