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
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密的树荫突然出现在水边,叶子开始飘落在新涨的河岸。孤独的船儿挂起破旧的船帆,在傍晚时分被冷冷的雨水迎接。

去完善
释义
繁阴:茂密的树荫。乍隐:突然隐蔽。洲:水中的陆地。
落叶:凋落的树叶。初飞:开始飘飞。浦:水边。
萧萧:风声。楚客:指漂泊的旅人。帆:船上的帆布,这里代指船只。
暮:傍晚。入:进入。寒江:寒冷的江水。雨:雨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行舟的画面。首句“繁阴乍隐洲”中的“繁阴”指的是树叶茂密的树荫,而“乍隐”则暗示了秋天的来临,树叶开始变得稀疏。紧接着的“落叶初飞浦”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季节的特征,落叶飘零,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
接下来的“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则描述了诗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象:一艘楚地的船只,在傍晚时分航行在细雨之中。“萧萧”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过船帆的声音,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落叶、江水和船只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江边景象。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巧妙描绘,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行》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柳中庸作为一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面对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深感忧虑和痛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江行》,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诗中,柳中庸描绘了江边行舟的场景,通过江水、船只、芦苇等物象,表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艰辛。同时,他还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夜雨”“秋风”等,来暗示国家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刻画,柳中庸传达出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