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野居池上看月

标题包含
野居池上看月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 泫露苍茫湿,沈波澹滟光。 应门当未曙,歌吹满昭阳。 远近徒伤目,清辉霭自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悠白云间的明月,再次映照在池塘上。 晶莹的露水弥漫着湿润,水波荡漾着微弱的光芒。 清晨的大门尚未敞开,昭阳宫内已满是歌声和乐声。 无论远近都无法欣赏这美景,清亮的月光自然弥漫四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悠然:形容云朵飘动的样子。 2. 云间月:天空中的月亮。 3. 泫露:露水降落的样子。 4. 苍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5. 沈波:指水中波浪起伏。 6. 澹滟:形容水波荡漾的柔美之态。 7. 应门:即看门人。 8. 当未曙:在黎明时分。 9. 昭阳:古代宫殿名,这里指代皇宫。 10. 徒伤目:白白地让眼睛受伤。 11. 清辉:月光或星光的明亮。 12. 霭:云气。
去完善
赏析
《野居池上看月》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田野间观看月亮的情景,诗人从多个角度展现出月光的明亮、皎洁和广袤。首联“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写月光如浮云般自在悠闲,洒落在池塘上,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颔联“泫露苍茫湿,沈波澹滟光”,通过露水湿润和波光粼粼的湖水,表现出夜晚自然环境的微妙变化,进一步衬托出月亮的光辉。颈联“应门当未曙,歌吹满昭阳”,则描绘出城市中黎明前的喧嚣,反衬出乡村的宁静与平和。尾联“远近徒伤目,清辉霭自长”,在表达诗人对月光的喜爱和赞叹的同时,也暗示了尘世纷扰中人们对于美景的感慨。整首诗以自然的景色与人世的繁华对比,突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野居池上看月》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宁静祥和的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姚系。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姚系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安史之乱期间,他曾被迫离开故乡,四处流浪。这使得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更加深切。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摆脱世俗的纷扰。同时,他也希望能通过诗歌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不满。 在这个时代,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然而,姚系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他诗歌的魅力所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