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愿判官归岭南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
由来重义人,感激事纵横。往复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晨奔九衢饯,暮始万里程。山驿风月榭,海门烟霞城。
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兰蕙一为赠,贫交空复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知了开始叫着秋天的来临,夜晚,琴声如泣如诉,诉说着别离的哀伤。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我在旅途中见证了这一切。
自古以来,人们都重视道义,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我们相互怀念着彼此的生活,而距离却让我们难以相聚。
早晨,我匆忙地为你送行,晚上,你便已踏上遥远的征程。在山中的驿站,海边的城市,月下的风亭水榭,你见证了大自然的美好。
不久你将到达源泉之地,那里清水潺潺,仿佛近在咫尺;而你也将看到沙渚之上的美丽景象。作为朋友,我送你一束兰花与蕙草,代表我对你的真挚情谊。
去完善
释义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注释:
1. 岭: 指五岭, 即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等山脉的总称。大体分布在今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之间。
2. 南海: 地区名。泛指我国南方沿海地区。
3. 清泠之流: 清澈的溪流。
4. 晓猿夜鹤: 清晨的猿猴夜晚的鹤。
5. 幽独: 孤独;寂寞。
6. 践: 履也。——《说文》,这里是到达的意思。
7. 峤(jiào): 特指五岭。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送别友人周愿时的情景与心境。首联描绘出早蝉哀鸣、夜琴怨离的氛围,表达离别时的伤感。颔联以“眇然”形容作者的心境,流露出离别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颈联和尾联则分别描述了友人在旅程中的风景与情感,以及友人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是唐代诗人姚系所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盛唐时期(公元713年至741年)。姚系是唐代的一位文人雅士,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人生感慨为主。
在《送周愿判官归岭南》这一时期,姚系正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一方面,他在朝为官,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由于朝廷的动荡不安,他的人生也遭遇了诸多磨难。这些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此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族冲突、政治斗争等问题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姚系作为一位文人,他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他又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感到忧虑和不满。这种复杂的心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