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独往
宿昔山水上,抱琴独踯躅。
山远去难穷,琴悲多断续。
岩重丹阳树,泉咽闻阴谷。
时下白云中,淹留秋水曲。
秋水石栏深,潺湲如喷玉。
杂芳被阴岸,坠露方消绿。
恣此平生怀,独游还自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寄情于山水之间,抚琴自吟。
遥望群山连绵无尽,琴声悲切,令人断肠。
山峰耸立,绿树繁茂;泉水幽咽,若隐若现。
置身白云之中,逗留在这秋水之畔。
秋水之滨,石栏深处,水流潺潺如玉珠飞溅。
岸边花草繁盛,一片绿意盎然。
尽享这人间美景,独自畅游,乐在其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姚系:唐代文人,为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官职。
2. 荆山:指湖北南漳县的荆山,此处代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3. 宿昔:很久以前。
4. 山水:指长江三峡一带的山水。
5. 独踯躅:形容一个人在山林间徘徊独行。
6. 去难穷:表示距离很远,难以到达。
7. 多断续:比喻琴声悠扬,时断时续。
8. 岩重:岩石沉重。
9. 丹阳树:一种落叶乔木,生在江南地区。
10. 泉咽闻阴谷:形容泉水在幽深的山谷中流淌。
11. 时下白云中:指诗人在山间时常看到飘荡的白云。
12. 淹留:久留。
13. 秋水曲:秋天的水边小路。
14. 石栏深:形容石栏杆深邃。
15. 潺湲:溪水流动的声音。
16. 喷玉:形容水声如玉石般清脆。
17. 杂芳:指各种花草。
18. 被阴岸:覆盖在水边的阴影处。
19. 坠露:滴落的露水。
20. 消绿:指露水消融后的绿色植物。
21. 恣此平生怀:尽情抒发自己的一生情怀。
22. 独游:独自游览山水。
去完善
赏析
《荆山独往》这首诗歌以一幅画面开篇,描写了诗人在山间独自弹琴的场景。“宿昔山水上,抱琴独踯躅”两句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山间度过,抱着古琴独自徘徊的画面,既体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接下来的四句则描述了山间的风景,通过山峦的深远和泉水的幽咽表现出了山林的静谧与空灵。
诗歌的下片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美丽的景色,从“时下白云中,淹留秋水曲”两句可以看出,诗人置身于山间的白云之中,仿佛在欣赏着那秋水曲曲折折的美丽景色。而“秋水石栏深,潺湲如喷玉”两句则以溪水清澈、潺潺流淌的画面,展示出山中的美丽风光。
接下来,“杂芳被阴岸,坠露方消绿”两句描绘了山中花花草草繁茂的景象,以及清晨露珠刚刚消失的清新氛围,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两句“恣此平生怀,独游还自足”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满足之感,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荆山独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孤独而又自由的心境,同时也展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山独往》是唐代诗人姚系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即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然而,诗歌文化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姚系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姚系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抒发自己的隐逸之志,以及对世事的感慨。这首《荆山独往》正是他隐居山林、寄情山水之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