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别诸同年
晚色明沙际,春愁挂柳边。
相逢一尊酒,难值七同年。
聚散雁遵渚,行藏鱼在渊。
西兴残夜月,独照渡头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天色映照着明净的沙滩,春天的忧愁萦绕在柳树旁边。偶然相遇,同饮美酒,感慨难遇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同大雁遵从各自的旅途一样,人生的聚散离合;又像鱼儿或藏于水底,各自选择生活的方向。当残月悬挂在西边的天空时,它独自照耀着渡口的小船。
去完善
释义
1. 钱塘:古代县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境内。
2. 别:离别,告别。
3. 诸:诸位,各位。
4. 同年:旧指同榜考中的人。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们。
5. 晚色:傍晚的景色。
6. 明:明亮,照亮。
7. 沙际:沙滩的边缘。
8. 春愁:春天的忧愁情绪。
9. 挂:挂在,笼罩。
10. 柳边:柳树旁边。
11. 相逢:见面,相聚。
12. 一尊酒:一杯酒。
13. 难值:难得,不易得到。
14. 七:虚指,表示多数。
15. 同年: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们。
16. 聚散:聚集与分离。
17. 雁:大雁,候鸟。
18. 遵:沿着,顺着。
19.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20. 行藏:行踪,出处。
21. 鱼在渊:指鱼儿在水底生活。
22. 西兴:古渡口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23. 残夜月:即将消失的夜色中的月亮。
24. 独照:独自照耀。
25. 渡头船:渡口等候摆渡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词。首先,诗人在第一句通过“晚色明沙际”,以傍晚时分明亮的沙滩景色为背景,奠定了整首诗的离别的基调。然后,第二句“春愁挂柳边”,将抽象的“春愁”具体化,形象地展示在柳树枝条上,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接下来,“相逢一尊酒,难值七同年”,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相聚时的愉悦以及分别时的惋惜之情。其中,“一尊酒”代表的是短暂的欢乐,而“七同年”则暗示了彼此的深厚交情。紧接着,“聚散雁遵渚,行藏鱼在渊”,运用了大雁和鱼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人生聚散无常、各自行藏的道理。最后,“西兴残夜月,独照渡头船”,以夜景作为结尾,通过描写孤独的夜晚,呼应了开篇的离别主题,使得全诗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悠远的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钱塘别诸同年》是南宋诗人林季仲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7年,即南宋淳祐七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和蒙古的威胁之中,国家局势紧张。
林季仲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45岁才考中进士。然而,他的一生并未受到重用,仅在地方担任过一些职务。在这段时间里,林季仲与众多同年进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创作《钱塘别诸同年》时,林季仲正面临着一次离别。他与一群同年进士在杭州的钱塘江畔分别,各奔前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在这首诗中,林季仲以江水比喻时间,以船帆比喻人生旅程,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