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女道士室前夜见流火

标题包含
女道士室前夜见流火
光明俨如磷,流过松林间。神乎鬼乎那可知,睢盱睒睗惊仆眠。东坡定力人,胡乃空茫然。我虽未至见道边,固知神与人非悬。存亡本常事,已付于不言。女冠掩户何爰爰,脱略之语复谁肩。此或摇其中,安能块独三十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他是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医学家、诗人、画家。 王履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的《医经溯洄集》是中医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光明如磷火,在松林间穿梭游走。这些是神仙还是妖怪呢?他们瞪大眼睛看着,让那些昏昏欲睡的人惊讶不已。东坡先生曾经过着修炼的生活,为何却对此感到茫然无知?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神奇的一幕,但我深知人和神并非遥不可及的存在。生死轮回本是常态,早已不必多说。女道士们关上门,心怀忧虑。这些话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或许这是一种内心的摇摆不定,怎能独自度过这漫长的三十年?
去完善
释义
1. 《女道士室前夜见流火》:这是一首描绘夜见流火的诗,题目中的“女道士”指的是修道的女子。 2. 光明俨如磷:形容流火的光芒如同磷火般闪耀。 3. 流过松林间:描述流火在松林中流动的景象。 4. 神乎鬼乎那可知:表示对于所见景象是否属于神鬼之事无法确定。 5. 睢盱睒睗惊仆眠:描述流火的出现让正在休息的人感到惊慌。 6. 东坡定力人:指苏轼,他在黄州生活时曾写下许多关于修炼定力的诗句。 7. 胡乃空茫然:意指苏轼在面对这种景象时也是茫然不知所措的。 8. 见道边:指接近悟道之境。 9. 存亡本常事:指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 10. 已付于不言:表示对生死之事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不再轻易谈论。 11. 女冠掩户何爰爰:描绘女道士关上门户,表现她对世事的无动于衷。 12. 脱略之语复谁肩:表示女道士对这些事情不在意,也不去理会他人的看法。 13. 此或摇其中:意指女道士的内心可能有所动摇。 14. 安能块独三十年:表示女道士独自修行三十年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女道士室前夜见流火》是明朝诗人王履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意在描绘女道士夜见流火的景象,通过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出对人世生死的思考。同时,该诗也透露出作者对东坡精神以及人生哲理的认同和体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赏析: 1. 首联“光明俨如磷,流过松林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流火从松树间穿过的场景,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光明(指流火)与磷(夜间闪烁的火花)之间的相似性强调了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感,仿佛生命就如同一闪而过的星光。 2. 颔联“神乎鬼乎那可知,睢盱睒睗惊仆眠”,这两句中,作者故意运用质疑的语气,表达了对鬼神存在的不确定态度。同时,这个画面传达了流火带来的震撼效果,打破了人们对宁静夜晚的期待,让那些原本安然入睡的生灵惊慌失措。 3. 颈联“东坡定力人,胡乃空茫然”揭示了作者对苏东坡的人生态度的赞美。苏东坡曾提出"定"的概念,即追求内心平静、摆脱世俗纷扰的人生境界。在此,王履借用东坡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念,认为面对世事的无常,应该保持冷静与超然。 4. 尾联“我虽未至见道边,固知神与人非悬。存亡本常事,已付于不言”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虽然他没有亲见鬼神的经历,但他坚信神与人的世界并非遥不可及,生死不过是平常之事。用无言的方式传达出人生的哲理,从而完成了自己对生死和宇宙的思考。 5. “女冠掩户何爰爰,脱略之语复谁肩。此或摇其中,安能块独三十年”则描绘了一位女道士的形象,她将门掩上,带着淡淡的哀愁。她对于生死的认知或许是动摇的,但终究能独自度过三十年的时光。这些句子共同构建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女道士室前夜见流火》是王履在明朝初年创作的。 明朝初年,国家刚经历过战乱,社会经济需要恢复,文人墨客们的视野也由战场转向了自然与生活。王履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对生活的热情。他观察入微,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追求。 在此背景下,王履创作了这首描绘女道士夜晚观火的诗。通过对女道士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力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在明朝初期,道教在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地位。许多士人喜欢修道,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履对女道士的生活进行了观察和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尊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