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郡斋夕坐
庐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边叶已飘。
鸿鴈影多怜塞近,交朋书少觉身遥。
屡游骑惯将军马,不饮还封道士瓢。
心忆清吟更岑寂,玉京谁与话寒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庐山上度过炎炎夏日,然后离去来到洪山。刚刚到达山边,落叶已经飘飘然。
鸿雁的身影让人倍感亲切,仿佛近在咫尺;收到的亲朋好友来信稀少,让我觉得他们离我很远。
多次游览山中景色,骑马就像训练有素的将军一样自如;不喝酒的时候就把酒壶封存起来,像一个道行高深的道士。
心中常常想念那些清冷的诗句,更加显得岑寂;在这清冷寂静的夜晚,不知有谁能在玉京与我一同谈论诗词歌赋。
去完善
释义
1.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奇秀风光著称。
2. 解夏:这里指的是僧人休假制度中的夏季休假,称为“解夏”。
3. 洪山:此处应该是指湖南岳阳的洪山,张弋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
4. 鸿鴈:鸿雁,是一种大型水鸟,以其飞行时排列整齐的队伍为人们所熟知。这里可能是指北方边塞的场景。
5. 交朋书少觉身遥:与朋友书信往来较少,感觉自身距离遥远。
6. 屡游骑惯将军马:频繁骑马出游,已经习惯了将军马驰骋的感觉。
7. 不饮还封道士瓢:尽管不喝酒,但还是用道士瓢装酒。
8. 玉京: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都,这里代指都城长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汉东郡斋夕坐”为题,描绘了诗人身在庐山、心系山外的复杂情感。前两句写景:庐山在洪山之下,四周落叶纷飞。这种自然景象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感:鸿雁南飞,使诗人想起远方的故乡;朋友们音信稀少,让诗人感到离群索居。这里既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又表现了诗人渴望与朋友相聚的心情。
五、六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况:虽然屡游名山,但他并没有骑马的习惯;尽管生活简朴,但却不饮酒。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克制和自律,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孤寂:他想念那些曾经的清吟岁月,但此刻却无人陪伴。这里的“玉京”指的是天宫,意味着诗人渴望与天神交流,诉说心中的寂寞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东郡斋夕坐》是南宋诗人张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金、宋两国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因此,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张弋,字临川,号逋翁,福建建瓯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贫困中度过,然而他始终坚持读书作文,致力于弘扬儒家之道。在他的晚年,由于战乱和贫困,他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困苦,但他依然坚持创作,用诗歌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在《汉东郡斋夕坐》这首诗中,张弋描绘了自己在汉东郡斋的夜晚独坐的场景。他通过描写夜晚的自然景色,如“风摇江柳疏”、“月浸珊瑚枝”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如“十年一梦今何在,五亩荒园尚属谁”等,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
总的来说,《汉东郡斋夕坐》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中期,这个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张弋在面对国家和个人的困境时,用诗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