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大理
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饮冰嚼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怜。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撚寒梅一泫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个国家里碰到了冬至,在点苍山脚下迎来了新的一年。此刻我像一根被折断的树枝,四处漂泊,无人倾诉内心的苦楚。 洱水清澈明亮如同明镜,放眼望去,祖国的大地仿佛无边无际。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将身在何处呢?手捻着寒冷的梅花,不觉泪流满面。
去完善
释义
1. 华马国:即华马国都,唐朝南诏国的都城所在地,位于现今中国云南省大理市一带。
2. 点苍山: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境内的一座山脉,因其山顶常年积雪,故得名“点苍”。
3. 饮冰嚼檗:形容生活艰辛,意志坚强。这里的“饮冰”和“嚼檗”都是古代成语,用来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
4. 断梗飞蓬: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断梗”指折断的树枝,“飞蓬”指随风飘散的蓬草,都象征着生活的不安定。
5. 洱水:即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市境内的一座湖泊。
6. 神州:指中国。在古代诗文中,“神州”一词常用来泛指中国。
7. 醉撚寒梅:形容醉酒后抚摸着寒冷的梅花。这里“撚”是动词,意为抚摸、揉搓。
8. 泫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为诗的引子,以节日时令和地理位置突显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大理。诗人巧妙地将这两个节点融合在一起,暗示其在此佳节里的感受。
颔联“饮冰嚼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怜”运用比喻手法描绘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饮冰、嚼檗,表达出生活的艰苦;断梗、飞蓬则喻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此二句恰如一幅深沉的内心肖像,道出诗人在这个特殊日子中的哀愁。
颈联“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则为诗的转捩点,视角从个人内心转向自然景观。作者以洱水和神州作为载体,展现了苍山洱海间的辽阔景象。同时,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尾联“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撚寒梅一泫然”作结,是诗的高潮部分。面对未知的生活旅程,诗人借酒销愁,抚弄寒梅,寄托无尽感慨。“泫然”一词突显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深沉,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浓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日大理》是唐代诗人李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大理地区新年伊始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李京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这段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他关注民生、关注国家的责任感。
在大理地区,当时人们过着宁静的生活,勤劳耕作,欢度佳节。李京在诗中将这种生活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民间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