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镜阁

标题包含
天镜阁
槛外千峰插海波,芙蓉双塔玉嵯峨。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樯镜里过。芳草沧洲春思晚,野云孤鹤客怀多。共谁一夜山堂月,洞口参差长薜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那海边的山峰高耸入云,犹如插在海波之上,两座芙蓉形的宝塔如玉般美丽。在天空中可见到银色的宫殿和楼阁,黑色的船只在如镜的水面上航行。春天,绿草铺满水面,给人一种晚春的思绪;天上的云朵和孤独的大雁让人感受到了旅客的情怀。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山洞边长满了茂密的常春藤。
去完善
释义
1. 槛外:指门的范围之外。 2.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3. 海波:指海浪。 4. 芙蓉双塔:即天镜阁内的两座石塔,因形状酷似荷花而得名。 5. 玉嵯峨:形容石塔的高大壮观。 6. 银山:比喻白浪翻滚的海面。 7. 殿阁:这里指天镜阁。 8. 黑水:指江水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黑色倒影。 9. 帆樯:船的桅杆和帆。 10. 镜里过:指帆船在江水中航行,如同在镜子中穿梭。 11. 芳草:春天的草。 12. 沧洲:水边的地方,这里指天镜阁附近的江边。 13. 春思:春天的思绪。 14. 野云:郊野上的云彩。 15. 孤鹤:孤独的鹤鸟。 16. 客怀:指游人的心情。 17. 多:指复杂多变的心情。 18. 共谁:与谁共享。 19. 一夜山堂月:指在山堂中度过一个夜晚的月光。 20. 洞口:指山洞入口。 21. 参差:形容山石高低错落的样子。 22. 长薜萝:指长满藤蔓的山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滨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思。首联“槛外千峰插海波”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直插海面的壮美景象,而“芙蓉双塔玉嵯峨”则将芙蓉双塔比作玉砌而成的高耸建筑,赋予了它们崇高的美感。颔联“银山殿阁天中见”描述了海天之间矗立的宫殿楼阁,仿佛如梦如幻;“黑水帆樯镜里过”则以镜子比喻水面,形象地展示了一艘艘帆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航行的景象。颈联“芳草沧洲春思晚”以浓郁的春色和繁茂的草地,衬托出诗人心中迟暮之年的悲哀;“野云孤鹤客怀多”则借孤鹤象征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共谁一夜山堂月,洞口参差长薜萝”借助山洞、月光以及蔓生的薜萝来渲染夜晚宁静的氛围,暗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找到知己的落寞心情。全诗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深邃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镜阁》是唐代诗人李京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世纪初期,正值唐玄宗在位期间。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繁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京正值中年,他一生游历四方,对山川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这也使他更加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这首诗中的“天镜”象征着国家政治的清明和百姓生活的安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政治制度相对完善,经济水平较高,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尤其在诗歌方面,唐诗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在这个背景下,李京的这首《天镜阁》无疑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时代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