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越巂元日

标题包含
越巂元日
鸡人唱罢晓沈沈,仙仗遥分翠殿深。三岛楼台龙虎气,五云丝竹凤鸾音。普天率土皆臣妾,航海梯山总照临。今日南荒瞻北阙,不胜惆怅泪沾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报晓的鸡鸣声渐行渐远,天空刚刚露出曙光,仙人们开始四处散开,各自进入那翠色的宫殿深处。海上的三座仙岛上,矗立着华丽的楼阁和台榭,散发着龙腾虎跃般的气息;五色的祥云间,飘荡着悠扬的丝竹之声,仿佛是凤凰和鸾鸟在歌唱。在这广阔的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和人民都是皇帝的子民;即使在大海的另一边,皇帝的威严仍然如同阳光般普照。今天,我在南方遥远的土地上抬头仰望北方的皇宫,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泪水不禁湿透了衣襟。
去完善
释义
《越巂元月》注释: 1. 鸡人:古代宫中负责报时的人,此指早朝的卫士。 2. 晓沈沈:形容黎明时分静谧的氛围。 3. 仙仗:皇家仪仗,此处指皇帝的仪仗队。 4. 翠殿:宫殿名,此处代指皇宫。 5. 三岛: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这里泛指仙境般的建筑。 6. 龙虎气:喻指皇室的威严和气势。 7. 五云:五色瑞云,象征吉祥。 8.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 9. 凤鸾音:凤凰般的鸣叫声,这里形容美妙的音乐。 10. 普天率土:天下所有的地方。 11. 皆臣妾:都是皇帝的臣民。 12. 航海梯山:无论远近都受到皇帝的恩泽。 13. 南荒:南方偏远之地,这里指越巂地区。 14. 北阙:皇宫北门,这里代指皇帝。 15. 惆怅:伤感、忧郁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越巂元日:描绘诗人寄身之地与时节的情景交融之作 首联“鸡人唱罢晓沈沈,仙仗遥分翠殿深”起句描绘出越巂之地节日气氛的庄严肃穆,借以展现诗人在其地的孤独感。此处的“鸡人唱罢”意指黎明即将到来,代表了时间的推移;而“晓沈沈”则暗示了越巂地方荒远、晨光未明的环境特征。诗人随后通过“仙仗遥分翠殿深”写出他与中原王朝间的地理和心理距离。 颔联“三岛楼台龙虎气,五云丝竹凤鸾音”进一步描绘越巂的风貌和氛围。“三岛楼台龙虎气”将越巂地区的气势磅礴描绘得生动形象,“五云丝竹凤鸾音”则借以表达了诗人对越巂之地文化特色的感慨。此处化用李白《庐山谣·其一》中的“虎鼓瑟兮鸾回车”以及杜甫《秋兴八首·其五》的“龙象经行处”,显示出在越是远离中央政权的地方,诗人对故乡及王朝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 颈联“普天率土皆臣妾,航海梯山总照临”以含蓄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中央政权的忠诚与祝愿。这一句借用《诗经·邶风·北门》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表现出诗人对身处异地但对祖国仍保持热忱之心。同时,这里还暗含了诗人虽处在越巂这样偏远的地方,但仍旧关注朝廷,并忠诚于国家的心情。 尾联“今日南荒瞻北阙,不胜惆怅泪沾襟”为全诗高潮。诗人表现了自己身处蛮荒之地,却仍然对中原朝政充满关怀。他想到自身离乡别井、背井离乡的遭遇,不禁感叹到远方的北阙,怀念家乡的思念之情使他热泪盈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巂元日是唐朝诗人李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4年,即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的元日(即农历新年)。在这一年里,唐朝历经安史之乱(755-763年)的前夜,国力开始走向衰弱。在此时期,边疆地区,特别是西南夷越巂郡(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出现了骚动不安的状况。 此时李京担任越巂太守一职,负责治理这个区域。他在元日这天登上城楼,展望远处山水、近处市井,思索着国家和百姓的未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动乱和战乱,诗人忧心忡忡地写下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治乱的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