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
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足盘厚地背摩天,衡华真成两丘垤。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安得乘风陵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丽江山峰举世无双,堆积如雪玉数千重。脚下大地坚实宽广,身后高耸入云。华山和衡山在此面前都变得矮小如丘陵。我一直喜欢追随司马迁的步伐去游览名胜、探寻奇妙之处,从不停止。希望能驾驭风飞到山巅之上,从背后攀登雪山,俯瞰整个华夏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一个城市。
2. 雪山:即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南的雪山,海拔5596米,位于丽江市北部。
3. 积玉堆琼:形容雪山的景色如同堆积的玉和雪。
4. 几千叠:形容雪山的高大壮观。
5. 足盘厚地:比喻山脚坚实的大地。
6. 背摩天:背对蓝天,形容山的高耸。
7. 衡华:指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和华山。
8. 两丘垤:形容衡山和华山在雪山面前显得矮小。
9. 平生:一生。
10. 子长游:即司马迁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1. 安得:如何能。
12. 乘风:驾着风,比喻快速到达。
13. 陵绝顶:登上雪山的最高峰。
14. 倒骑箕尾:意指从空中俯瞰大地。
去完善
赏析
《雪山》是清朝诗人李京在游览丽江雪山时的作品。诗中,李京以其生花妙笔描绘了雪山的壮丽景色,并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联“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形象地描绘了丽江雪山的奇特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玉砌琼堆的世界之中。作者以“绝”字来形容雪山,既表达了雪山的独特之美,又强调了其举世无双的地位。
颔联“足盘厚地背摩天,衡华真成两丘垤”,通过对雪山的形象比喻,展现了雪山的高峻雄伟。“足盘厚地”和“背摩天”,生动地描绘了雪山犹如巨人的双脚立于大地之上,头顶云霄的景象。在此,作者将华山、衡山比拟为丘陵,反衬出雪山的巍峨壮观。
颈联“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抒发了作者游历山川的壮志豪情。他将自己比作古代探险家司马迁,渴望一览名胜,探寻神奇之地,永不止步。这里,作者借子长(即司马迁)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探险的热忱。
尾联“安得乘风陵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展示了作者翱翔天宇的凌云壮志。他期盼能乘着狂风登上雪山之巅,然后倒骑着箕宿星象,俯瞰整个华夏大地。在这里,作者以浪漫主义的笔触,表达了追求自由与理想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意境雄浑,情感激昂,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作者以生动的描绘和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丽江雪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探索与冒险的热衷。这首诗无疑是咏雪山的佳作,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山》是明代诗人李京的一首描绘雪山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这个时期是明朝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
在这个时间段内,李京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游历过程中,他观察到了雪山的壮美景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他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李京正是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熏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展现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