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牂牁江

标题包含
过牂牁江
归欤何日是真归,惭愧山林与愿违。垂老八千馀里谪,回头四十九年非。穷边野水黄云渡,梦里田家白板扉。珍重沙禽频见下,也应知我久忘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何时才能回到真正属于我的地方?在山林中的愿望总是无法实现让我感到羞愧。年老的我被贬到远离家乡的八千里外,回顾过去四十九年的岁月,心中充满了感慨。在遥远的边疆,荒野中的一汪清水和漫天的黄色沙尘见证了我的行程;而在梦中,那充满田园气息的农家小院似乎就在眼前。请珍惜那些时常能看到的沙滩上的水鸟们,因为它们也许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那些心机了。
去完善
释义
1. "归欤":源自《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所言“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表达的是孔子想要回乡的心情。这里诗人借用此语,指代回归故乡的想法。 2. "牂牁江":古水名,位于现今贵州省,是牂牁郡一带的重要水道。 3. "垂老":临近老年,这里是指诗人在贬谪生涯中的晚年阶段。 4. "四十九年非":用佛学经典《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表达自己人生过往的虚幻之感。 5. "黄云渡":意指度过漫漫黄沙,借喻远谪的生活经历。 6. "白板扉":指农家简陋的木门。 7. "沙禽":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水鸟,这里指代诗人所见到的江边水鸟。 8. "忘机":放下世俗心机,表示心境的淡泊与宁静。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自问的语气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和现实的矛盾。“归欤”意味着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归宿。然而现实却是“惭愧山林与愿违”,身处困境、被迫远离山林、远离本真的生活愿望。 颔联:“垂老八千馀里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岁已高,却不得不跋涉于漫长旅途的情景。这里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暗含贬谪之途漫长艰辛。同时“回头四十九年非”回顾过去的岁月,充满了世事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 颈联:“穷边野水黄云渡”写的是荒僻边地的景象,“黄云”渲染了荒凉的氛围。 “梦里田家白板扉”则幻化出田园生活的美好画面,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家园。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又寄托了他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尾联:“珍重沙禽频见下,也应知我久忘机。”诗人借“沙禽”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纯净世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频见下”暗示了自己与沙禽之间的共鸣,表示自己同样渴望回归质朴的生活。同时通过沙禽这一形象,传递出诗人与世无争、心怀淡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牂牁江》是唐朝诗人李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牂牁江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初期,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和危机。 李京是唐朝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已经不可考。然而,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当时可能经历了一些人生的挫折和磨难。在诗中,他通过对牂牁江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初期的时代背景。那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差异很大。牂牁江位于今贵州一带,是古代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在这里,诗人在欣赏美丽的江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变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