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永和寺壁 其一

标题包含
书永和寺壁 其一
胸中一壑本超然,投迹尘埃只可怜。 斗粟累人腰自折,不缘身在督邮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内心始终保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却不幸沦落到尘世的境地。为了微薄的生计而辛苦奔波,实在令人同情,这并不是因为你在面对那些苛刻的上司时所导致的。
去完善
释义
1. 胸中一壑:喻指广阔的胸怀。这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超脱与宽广。 2. 本超然:本来就非常超脱。这里是对“胸中一壑”的强调。 3. 投迹尘埃:比喻投身于尘世之中。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自嘲。 4. 可怜:令人同情或怜悯。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5. 斗粟累人:形容物质生活上的困顿。这里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况。 6. 腰自折:表示低头弯腰、承受重负的样子。这里暗示了诗人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堪重负。 7. 不缘身在督邮前:不要认为我是因为督邮面前而低头哈腰。这里体现了诗人不甘屈服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自身情感的诗歌。诗中的“胸中一壑本超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但“投迹尘埃只可怜”则表现出他在现实世界中所遭遇的无奈与悲哀。紧接着“斗粟累人腰自折,不缘身在督邮前”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因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屈从于权贵,感叹自身的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首诗以精炼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妥协与坚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永和寺壁 其一》是宋代诗人朱松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朱松生于1057年,卒于1134年,字乔年,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教育家。他在任吏部员外郎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至徽州。 在朱松所处的时代,北宋政权已日趋衰落,内外交困。内政方面,神宗朝开始推行新法,以富国强兵为旨,但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外交方面,北方民族政权的辽、金等国对北宋构成威胁,局势日益紧张。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经济、科技和文化相对繁荣,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兴起,士人群体逐渐崛起,士人阶层成为国家的政治主导力量。 在这首诗中,朱松表达了其对永和寺的敬仰之情和对佛学智慧的追求。在人生际遇方面,由于他的坚持原则,得罪了当权者,导致仕途受挫,因而他寄情山水,崇尚隐逸之风,以求心灵的慰藉。 综上,朱松这首《书永和寺壁 其一》是在他面临时代巨变和自身坎坷命运之际,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