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候别蒋拾遗不遇
千门万户迷,伫立月华西。画戟晨光动,春松宿露低。
主文亲玉扆,通籍入金闺。肯念从戎去,风沙事鼓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家万户迷离中,站立在月色明亮的西方。戟画映着晨光摇曳生姿,春天的松树挂着晨露渐渐低落。
主要文章写得如同皇帝的亲信,进入皇宫就如进入了黄金屋。愿你能想起曾经的军旅生活,回忆那战鼓声中的峥嵘岁月。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千门万户迷,伫立月华西”描绘出诗人迷失在繁华的京城之中,独自站立在明亮的月光下等待朋友赴约的场景。诗人通过这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独、迷茫的氛围,预示着此次等候可能无果而终。
颔联“画戟晨光动,春松宿露低”描述了宫门外晨光初现的景象。晨曦中的画戟如同拥有生命般微微摆动,而春日里的松树因为一夜露水显得格外茂盛低垂。这一联诗人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清晨皇城的壮丽景色。
颈联“主文亲玉扆,通籍入金闺”点明此次分别的主角蒋拾遗将要离去的去处——皇宫。诗人以“主文亲玉扆”表达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够在文学领域成为君主亲近的人;同时通过“通籍入金闺”传达出友人将有机会进入朝廷施展才华。
尾联“肯念从戎去,风沙事鼓鼙”写诗人对于朋友远去边疆的关切之情。在临别时,诗人期望友人能够挂念戍边的自己,同样身处风沙之间体验战鼓之声。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意境刻画和寄寓情思的手法,传达出诗人在与友人告别时的深深思念及对友人的勉励与牵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史馆候别蒋拾遗不遇》是唐朝诗人窦牟在唐宪宗元和时期所作。此时正值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党争激烈,文人墨客逐渐走向官场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时期,窦牟的个人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如校书郎、监察御史等,对官场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在与同僚交往的过程中,他也结识了蒋拾遗这位朋友,两人在工作之余常常相互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世事难料,他们的命运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改变。
有一天,窦牟来到史馆,期待着与蒋拾遗的相聚,然而却没有见到他的踪影。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命运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