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洛阳官舍寄上水部家兄
洛阳归老日,此县忽为君。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
九衢横逝水,二室散浮云。屈指豪家尽,伤心要地分。
禁中周几鼎,源上汉诸坟。貔虎今无半,狐狸宿有群。
威声惭北部,仁化乐南熏。野檗饥来食,天香静处焚。
壮年唯喜酒,幼学便诃文。及尔空衰暮,离忧讵可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洛阳回归故里时,突然成为了这个县的君主。白发的兄长仍然可见,赤诚之心帝王难道能听闻吗?宽阔的大道上流逝的水,两座山峰间飘散的浮云。屈指计算曾经的豪门大户都已经消失,令人痛心的是曾经重要的地区现在已经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皇宫里的周鼎有几个呢?水源上游又有多少汉朝的坟墓呢?勇猛如貔虎的将领如今已经消失了一半,剩下的犹如狐狸般聚集在一起。威名在北方感到惭愧,仁政却受到南方的喜爱。饥饿时可以采食野生的檗木,天香静静地焚烧。年轻的时候就只喜欢喝酒,从小就学习责备文章。等到老年,只剩孤独的衰颓,离别的忧伤又能怎么办呢?
去完善
释义
1. 洛阳:古代洛阳曾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位于今天的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2. 归老:退休或离开工作岗位,意指辞官归隐。
3. 此县:即诗中提到的洛阳附近的一个县。
4. 水部:唐朝时期的一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管理水利事务。
5. 丹诚:赤诚之心。
6. 九衢:指城市中的道路纵横交错。
7. 二室:指南阳北川的两个山峰,此处用以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8. 屈指:用手指计算。
9. 豪家:指有权有势的豪门望族。
10. 要地:指重要的战略位置。
11. 禁中:皇帝居住的宫中,这里指代朝廷。
12. 周几鼎:描述国家权力的传承。
13. 源上:河边,这里指河南伊川,汉代张良的陵墓所在地。
14. 貔虎:指勇猛的士兵。
15. 北部:指北方边疆地区。
16. 南熏:指春风温暖。
17. 野檗:一种野生植物,可作药材。
18. 天香:暗指读书人的气质与品味。
19. 幼学:少年时期。
20. 诃文:批评文章。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思亲、感怀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秋日洛阳的景色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韵味。
首联“洛阳归老日,此县忽为君”,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故土的深切怀念。他借用“归老”一词,寓示自己已到晚年,将回到家乡安享晚年。然而,现实却是令人惆怅的:家乡已经物是人非,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这一对比使诗人更加感慨万分。
颔联“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诗人以“白发兄”代指自己的亲人,表示他们已年迈苍苍。“丹诚帝”则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之心,但他又意识到这种忠诚可能难以被皇帝知晓。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颈联“九衢横逝水,二室散浮云”,描绘了洛阳秋日萧条的景象。诗人以“九衢横逝水”形容街道上的水流,表达了洛阳昔日的繁华已经逝去;又以“二室散浮云”描绘山峰间的云雾,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禁中周几鼎,源上汉诸坟”,揭示了洛阳的历史底蕴。诗人提到“禁中周几鼎”,暗示了洛阳曾是周朝的都城;“源上汉诸坟”则表明这里是汉代的墓葬区。这些历史遗迹使诗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洛阳的沧桑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洛阳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洛阳官舍寄上水部家兄》是唐代诗人窦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
在这个时期,窦牟作为官员在洛阳任职,与他的哥哥窦易州分别两地。当时唐朝社会相对安定,但政治腐败和宦官权力斗争仍然严重。而窦易州则是朝廷的水部郎中,负责水利事务。
窦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哥哥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与哥哥共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望。他通过描述洛阳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希望与哥哥共同努力,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