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公达判官赴天德军幕
特建青油幕,量分紫禁师。自然知召子,不用问从谁。
文武轻车少,腥膻左衽衰。北风如有寄,画取受降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特别建造的青油幕帐,可按份额分配给紫禁城的师傅们。自然而然地知晓昭子之事,不必询问从何处来。
文臣武将轻易坐车前往,身上沾染着少许血腥。寒冷的北风仿佛有所寄托,描绘出受降时的场景。
去完善
释义
1. 青油幕:喻指幕府,古代将帅出征时治事的帐幕。这里指刘公达在天德军的职位。
2. 量分:按照身份或地位分配职务。
3. 紫禁师:原指唐朝的禁卫军军官,这里借指刘公达在天德军中的身份。
4. 知召子:原意是指了解号召的人,这里指刘公达能理解朝廷的旨意。
5. 腥膻:代指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是形容天德军地理位置较偏北。
6. 左衽: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这里代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7. 衰:减少,这里用来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已经减弱。
8. 北风:指天德军的位置在北方。
9. 寄:寄托,这里指希望北风能将画中信寄给作者。
10. 受降时:指战争胜利后接受敌军投降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窦牟写给即将赴任的刘公达判官的送别诗。首联“特建青油幕,量分紫禁师”描绘了刘公达即将任职的地方——天德军的军事背景。“青油幕”指军队的青色帐篷,象征着战时的紧张气氛;“紫禁师”则是对刘公达才能的认可,意味着他将在那个地方发挥重要作用。
颔联“自然知召子,不用问从谁”表现了诗人对刘公达的信任和信心。这里的“召子”指的是刘公达,意味着他的才能得到了认可,他将自然而然地受到征召;而“从谁”则表达了这种认可并非来自某个人或某个团体,而是源于其本身的价值。
颈联“文武轻车少,腥膻左衽衰”描述了天德军的现状:虽然文武双全的人才稀少,但那里却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文化风俗各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刘公达的期望,希望他能改变这种状况。
尾联“北风如有寄,画取受降时”则是诗人的想象:如果北方有捷报传来,他希望看到刘公达在受降时的英姿。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刘公达建功立业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宗年间,诗人窦牟创作了这首《送刘公达判官赴天德军幕》。这首诗是他在送别朋友刘公达去边疆任职时所作。
当时,唐朝的边疆战争频繁,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许多文臣武将纷纷奔赴边疆。刘公达作为朝廷的一名官员,也被派遣到天德军幕担任判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窦牟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在这个时期,窦牟本人也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曾担任过朝廷的官员,但因为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时政的弊端,受到了贬谪。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以民为本,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这种精神,与刘公达的忠诚勇敢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