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标题包含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
台鼎尝虚位,夔龙莫致尧。德音冥秘府,风韵散清朝。 天上文星落,林端玉树凋。有吴君子墓,返葬故山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讲台上的位置常常是空缺的,难以找到像尧舜那样的贤才。高尚的品质和优雅的风度,仿佛消失在深深的朝廷中,就像清风在早晨的树林中飘散。 天上的文星陨落,林间的玉树也凋零了。那个叫“有吴”的人去世后,他的墓地远在故乡的山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故秘监:“秘监”是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包公曾担任的秘书监之职。“故”表示过去或已故。 2. 丹阳郡公:丹阳是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部;“郡公”是一种古代封爵。 3. 延陵:古邑名,今江苏武进县境。春秋时吴季札所居。 4. 包公:本诗中指的是包佶,字幼正,唐朝润州延陵(今江苏常州)人,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5. 台鼎:古代称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为台鼎,这里借指朝廷要职。 6. 虚位:空置的职位。 7. 夔龙:喻指贤臣,这里表示没有人能比得上包公。 8. 致尧:使尧舜之治实现。 9. 德音:指德行美好的声誉。 10. 冥秘府:在幽暗的秘府之中。 11. 风韵:风度、风采。 12. 清朝:清平盛世。 13. 文星:文中星辰,代指文才出众的人,这里指包公。 14. 玉树:形容容貌美好,这里指包公。 15. 有吴君子墓:指包公墓。 16. 返葬故山遥:指包公墓离故乡很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诗,诗人以崇高的道德和高雅的风度来赞美包公的品质。在诗中,窦牟提到了“台鼎”和“夔龙”这两个古代官职的象征,暗示了包公的地位和才华。同时,他通过描述包公的德音和风度,表达了对其人生的敬仰。接着,他以天上文星的陨落和林端玉树的凋谢来比喻包公的离世,表达了对失去这样一位君子的悲痛之情。最后,他提到包公被安葬在他故乡的山丘上,表达出诗人对包公落叶归根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庄重而深沉,情感真挚而感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是唐朝诗人窦牟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为悼念故友包佶所作。 在这个时期,窦牟任尚书郎,与包佶共同参政议政,相交甚好。然而世事无常,不久后包佶离世,令窦牟悲痛不已。作为对朋友的怀念,他写下这首挽歌,表达对包佶的敬仰和痛失挚友的哀思。 这个时期的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的重整,表面上繁荣昌盛,但朝堂内部斗争激烈,宦官、权臣轮番掌权,民生疾苦繁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力求用诗歌表达心声,反映现实,寄托理想。窦牟此诗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