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
万乘西都去,千门正位虚。凿龙横碧落,提象出华胥。
望幸宫嫔老,迎春海燕初。保厘才半仗,容卫尽空庐。
要自词难拟,繇来画不如。散郎无所属,聊事穆清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西去往繁华的都城,皇家的宫殿门前空无一人。碧落的天空中犹如龙脉横空,仿佛出现在美好的幻想之中。期待皇帝驾临的老宫女们,与新春到来的燕子相映成趣。皇宫的护卫还未归位,这里的一切还是那么宁静。这样的场景难以用语言描绘,就算绘画也难以捕捉。作为一个无官职的闲散之人,我能做的只有在这里感受这平静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天津:指帝都长安的陵桥,是古代皇帝东巡所经之处。
2. 万乘:指皇帝的车驾。
3. 西都:长安的别称,此处借指唐朝京城长安。
4. 千门:泛指皇宫大门。
5. 正位虚:指皇帝的宝座无人坐。
6. 凿龙:古人称天子车驾为龙,凿龙意指修建或维护皇帝车驾。
7. 碧落:青天,此处形容皇帝出行时的壮丽场景。
8. 提象:指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
9. 华胥:古地名,此处借指中国。
10. 望幸宫嫔老:指宫中女官期盼皇帝临幸的心情。
11. 迎春海燕初:指春天来临时,燕子开始筑巢。
12. 保厘:指皇帝巡幸时保百姓平安。
13. 才半仗:仅有一半仪仗队的意思。
14. 容卫:指皇帝的护卫队伍。
15. 尽空庐:形容护卫队伍散去后的情景。
16. 要自:连词,表示转折,虽然。
17. 词难拟:形容作者难以用言辞描述所见之景象。
18. 繇来:从来,一直。
19. 画不如:意思是画作也难以描绘出这壮观的景象。
20. 散郎:指闲散的官员。
21. 无所属:没有固定职务。
22. 穆清居:指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津桥头的所见所思。首联点明了皇帝已经离开长安西去,使得皇宫的许多大门都虚位以待。接下来的两联描述了运河开凿(凿龙)和海上贸易(提象)所带来的繁荣景象。诗人还关注到了望幸宫中的老宫嫔以及春天来临时的海鸟。五、六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巡游的担忧,因为皇帝的安危需要依赖众多护卫的保护。接着的两联诗人转向了自己,表示自己的诗词无法准确表达眼前的景色,而图画也难以完全呈现。作为地方官员,他选择了远离政治纷争,过上清静的生活。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巡游带来的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心以及自身的超脱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是唐朝诗人窦牟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18年,正值唐朝中晚期。在这段时间里,唐朝政治腐败,宦官权力逐渐增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诗人窦牟作为唐宪宗时期的官员,对时事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忧虑。
在这一年,窦牟因为担任分司一职,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事务。他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弊端和问题,但无法改变现状,内心感到无奈和痛心。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天津晓望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工作处境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窦牟的诗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中晚期,由于宦官权力不断扩大,政治斗争激烈,许多有识之士对社会现实表示关切和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窦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时代的深深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