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碧岑女史龙女抱经图 其二
已归净土结莲胎,更向尘寰见异才。读尽儒书千万卷,又从佛座授经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已经回到净土之地结成了莲花之胎,又在人世间展示了非凡的才华。读完千万卷儒家的经典著作,又从佛陀的法座上学习经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碧岑:作者名字中的江碧岑是女史的尊称,也是对女性文人墨客的敬称。
2. 龙女抱经图:画名,描绘了龙女的形象。
3. 净土:佛教用语,指佛国世界、极乐世界等美好的地方。
4. 结莲胎:比喻女性生育或孕育后代。
5. 尘寰:尘世,人间。
6. 异才:有特殊才能的人。
7. 儒书:儒家经典书籍,如《诗经》《尚书》等。
8. 千万卷:表示数量之多。
9. 佛座:佛的座位,这里指佛教寺庙。
10. 经:佛经,这里指佛教教义。
去完善
赏析
《题江碧岑女史龙女抱经图 其二》是一首描绘女性才情的诗作。诗人以“已归净土结莲胎”开篇,寓意这位江碧岑女史已经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并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世间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而接下来的“更向尘寰见异才”则进一步表现了这位女性在世俗中的非凡才能。“读尽儒书千万卷,又从佛座授经来”二句则传达了这位女性既通晓儒家经典,又能融入佛学智慧的双重知识背景。整体来看,本诗展现了这位女性在学识和悟性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她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代才女张因绘制了这幅《题江碧岑女史龙女抱经图 其二》。此时,正值清王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然而,在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文化上,一方面文人墨客们醉心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另一方面,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仍然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因以她的才华和勇气,为我们留下了这幅珍贵的画作。
张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家人们的宠爱。然而,在她成年后,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婚姻陷入了困境。她的丈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但对她却十分冷漠。尽管婚姻不幸,张因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她用画笔描绘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表达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力量。
在乾隆年间,中国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已经非常严重。女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更不能参与政治活动。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因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为女性争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