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湖上偶题
湖上春光丽,风微日正和。蝶随芳草集,柳近画楼多。莺啭疑丝竹,花香散绮罗。谁能掳彩笔,写出好烟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面春意盎然,风和日丽。蝴蝶随着绿草翩翩起舞,柳树在画楼旁茂盛生长。莺鸟婉转歌唱如同丝竹之声,花香弥漫如华丽的衣料。谁能够拿起彩笔,描绘出这样美丽的景色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丽:美丽,亮丽。2. 微:轻微,柔和。3. 和:温和,适宜。4. 蝶随芳草集:蝴蝶随着芳草聚集在一起。5. 柳近画楼多:柳树靠近画楼的地方较多。6. 莺啭疑丝竹:黄莺的叫声听起来像是从丝竹乐器中传出来的。7. 花香散绮罗:花香弥漫在绫罗绸缎之间。8. 谁:何人,谁人。9. 掳:抓取,夺得。10. 彩笔:画笔,此处指代绘画。11. 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此处指湖面上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春日湖上偶题》是一首描绘春日湖上风光的诗。诗中,诗人通过对湖上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蝴蝶、柳树、黄莺、花朵等自然景观,展现出一幅生动、宁静的春日画面。在诗人的眼中,这美好的景色如同一幅绝妙的画卷,只有拥有出色技艺的画者才能将其完美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给人以愉悦的感觉,是一首典型的田园山水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湖上偶题》是清代诗人张因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乾隆时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然而,作为文化人的张因,却能超然物外,在春日的湖上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张因的人生际遇可谓曲折。他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却因科举失利而未能获得一官半职。然而,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和人生真谛。在春日的湖上,他欣赏着美景,感叹时光的流逝,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在张因所处的时代,清王朝虽然国力强盛,但内部矛盾重重,民族危机四伏。尤其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民众疾苦,知识分子痛心疾首。然而,张因却能在这动荡的时代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