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庭前绿梅 其二

标题包含
咏庭前绿梅 其二
疑花疑叶总难分,晴色梢头剪碧云。最是晚来易惆怅,数枝无语立斜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疑花朵和叶子难以区分,晴朗天空下的绿叶犹如被剪断的碧云。尤其是傍晚时分,最容易感到忧愁,几株花儿在斜阳下默默伫立。
去完善
释义
1. 咏庭前绿梅 其二: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庭院前的绿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2. 张因:清代诗人,字庆慈,号净业庵主,江苏苏州人。 3. 疑花疑叶总难分:疑花,指绿梅的花朵;疑叶,指绿梅的叶子。这里的意思是绿梅的花朵和叶子都非常相似,难以区分。 4. 晴色梢头剪碧云:晴色,指晴朗的天气;梢头,指树木的末梢;剪,这里是形容绿色的词语;碧云,指蓝天。这句诗的意思是晴朗的天气下,绿梅树的末梢仿佛在裁剪蓝天。 5. 最是晚来易惆怅:最,表示程度最高;是,表示肯定;晚来,指傍晚时分;易,容易;惆怅,指伤感、忧郁的情绪。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最容易产生忧伤的情绪。 6. 数枝无语立斜曛:数枝,指几枝绿梅;无语,指沉默无言;立,站立;斜曛,指夕阳的余晖。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几枝绿梅在夕阳的余晖中默默地站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咏庭前绿梅 其二》描绘了绿梅在傍晚时分的美。首句“疑花疑叶总难分”表达了绿梅的花与叶的相似性,使人们难以分辨;次句“晴色梢头剪碧云”形象地展示了阳光照射下绿梅的清新和美丽,好似裁剪了天空的一片碧绿;第三句“最是晚来易惆怅”传达出作者在傍晚时分赏梅时的心情,有些许惆怅;最后一句“数枝无语立斜曛”描绘了傍晚斜阳下,绿梅默默地立于枝头,无言中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传达了绿梅的自然美和作者的心境,令人产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庭前绿梅 其二》是清代诗人张因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正值国家稳定、经济繁荣的“康乾盛世”时期。 在这个时期,张因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在少年时期就有才子之称,成年后历经科举考试的磨练,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他的诗歌才华横溢,受到许多名流的赞誉和推崇。然而,尽管他才华出众,但在仕途上却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这使他倍感挫折。 在清朝康熙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词创作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成为文人士大夫们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因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