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
采莲江浦觅同心,日暮风生江水深。
莫言花重船应没,自解凌波不畏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江边采摘莲花寻找同样的心意,太阳落山时风起江水变深。不要说因为花朵沉重船只应该沉没,自己能够化解问题不会陷入困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采莲:诗题中的“采莲”指的是采摘荷花。
2. 江浦:江边的水滨地带。
3. 同心:这里指有共同志趣的人。
4. 日暮: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即傍晚时分。
5. 风生:风吹起的样子。
6. 水深:江水的深度。
7. 莫言:不要说什么。
8. 花重:花朵繁多、沉重的样子。
9. 船应没:船只应该会被淹没。
10. 自解:自我理解。
11. 凌波:指在水面上行走。
12. 沈:通“沉”,沉没。
去完善
赏析
《采莲》一诗以采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采莲江浦觅同心”描绘了采莲人在江畔寻觅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伙伴的场景。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第二句“日暮风生江水深”描绘了夕阳西下,江风吹拂,江水荡漾的美景。这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寓含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
接下来的两句“莫言花重船应没,自解凌波不畏沈”则是对采莲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的赞美。即使花朵繁重,船只可能会被淹没,但采莲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念,依然能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破浪前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品质。
整首诗以采莲为题,通过对采莲人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美好、勇敢面对的积极态度。同时,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采莲画卷,使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莲》是唐代诗人杨师道的诗作,创作于唐高祖时期(650年-684年)。杨师道出身名门望族,曾在唐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这首诗描绘了莲花盛开时的美景以及采莲女们的愉悦场景,充分展示了唐初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在唐高祖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宫廷文人和民间文人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杨师道作为唐初的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以其优美、自然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莲花和采莲女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