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咏弓

标题包含
奉和咏弓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严寒中,麟胶变得更加坚韧;在狂风中,月亮的影子显得更加圆满。乌鸦随着皇帝的车驾飞翔,大雁伴随着鸣弦的声响落下。
去完善
释义
1. 霜:冬天的寒气。2. 重:加厚、加重。3. 麟胶:麒麟的皮,这里指一种贵重的皮革,用来制作弓箭的弓把。4. 劲:坚固。5. 风高:风吹得猛。6. 月影圆:月亮的影子显得更明亮、圆润。7. 乌:乌鸦。8. 帝辇:皇帝的车子。9. 雁:大雁。10. 落:降落。11. 逐:跟随。12. 鸣弦:响起的弦声。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咏弓》这首诗描绘了弓箭在寒冷天气中的威力以及使用的场景。首先诗人以“霜重麟胶劲”来形容弓箭的材质与质地,突出了弓的坚硬与持久。接著用“风高月影圆”描述了弓箭的使用环境,在风声凄厉、月光皎洁的夜空中,弓箭显得格外完美,引而不发,蓄势待发。然后,诗人描述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的场景,意味著猎鹰在皇帝的车架周围飞翔,而大雁则被弓箭声所惊扰纷纷落下。整首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弓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现了皇家的威严与气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初,国泰民安。一位年轻的诗人杨师道因其博学多才而颇受瞩目,他的诗歌才情更是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此时,弓箭在战场上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被视为英勇的象征。因此,杨师道写下了一首赞美弓箭的诗歌——《奉和咏弓》。 在这首诗里,杨师道通过对弓箭的描绘,表达了对英勇精神的敬仰之情。他描述了弓箭的形状、质地以及它的威力,用生动的比喻展示了弓箭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和威慑力。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愿望,认为弓箭的威力和和平是相辅相成的。这首诗既有对战争的忧虑,又有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杨师道作为一个文人诗人的矛盾心理。 在此时此刻,杨师道的生活虽然平静,但他也时常担忧国家的安危。他渴望自己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但又不想看到生灵涂炭的景象。这种矛盾的情绪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当时唐朝刚刚建立不久,社会制度尚不完善,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这使得杨师道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