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饮马应诏
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
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清晨的时候驯服神龙和马,影子在花丛中跳跃。轻轻地在春天的溪流边走动,像一只鸟一样翩翩起舞。斑驳的阳光照在如丝般的青苔上,水面的倒影就像精工雕刻的发簪。只要一次驾车去瑶池,就不必想起那苍茫的长城了。
去完善
释义
清晨:指早晨。
控:驾驭。
龙马:骏马。
弄影:使影子动摇,形容骏马奔跑的姿态。
花林:花草树木繁茂的树林。
躞蹀:行步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马的行走姿态。
依:靠近。
春涧:春天山涧的水流。
联翩:接连不断的样子,这里描述马连续不断地行走。
度:度过,经过。
碧浔:绿色的溪流。
苔流:青苔覆盖的小溪流水。
染:浸染,沾染。
丝络:即蜘蛛网,比喻纤细的东西。
水洁:清澈的溪水。
写:映照。
雕簪:雕刻精美的簪子,用来比喻水中的倒影。
一御:一次乘坐。
瑶池: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形容皇宫。
讵:岂,表示反问的副词。
长城阴:长城边的阴影处,这里代指边疆的戍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马匹在花园中自由自在活动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马的悠闲神态。“清晨控龙马,弄影出花林”是诗人以自己驯养的马匹作为开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清晨的画卷。紧接着诗人通过“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描绘出骏马在水中游戏的场景,塑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苔流染丝络,水洁写雕簪”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雅和骏马的纯美,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最后诗人以“一御瑶池驾,讵忆长城阴”作结,表达了骏马纵使驰骋在美景之中,也依然难以忘怀家国之思的主题,使整首诗充满了家国情怀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饮马应诏》是唐代诗人杨师道的一首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杨师道在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仆射,深受皇帝信任。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格和忧国忧民的心情。在这首诗中,他以饮马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此外,唐朝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国家急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等,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些时代背景都为杨师道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