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田园有计归须早。在家纵贫亦好。南来北去何日了。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
寂寥孤馆残灯照。乡思惊时梦初觉。落月苍苍关河晓。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园之中有计划尽早回归,
即使家中贫困亦感到美好。
南北奔波的日子何时能了?
时光流逝,惋惜青春渐老。
寂静的小馆、微弱的灯光下度过夜晚,
突然被强烈的思乡情唤醒。
黎明时分,月亮沉落,雄鸡啼鸣,
战马嘶吼,众人起身,再次踏上长安之路。

去完善
释义
1. 青玉案:词牌名。
2. 曹组: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3. 田园有计归须早:意思是向往田园生活的人要尽早行动。
4. 在家纵贫亦好:即使在家中贫穷也能过得很好。
5. 南来北去何日了:表示奔波不定,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种生活。
6. 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时光流逝,令人叹息的是年轻的头发逐渐变白,这意味着岁月无情地催人老去。
7. 寂寥孤馆残灯照:孤独的旅馆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更加寂寞。
8. 乡思惊时梦初觉:对家乡的思念突然惊醒,仿佛刚刚从梦中醒来。
9. 落月苍苍关河晓:月亮落下,曙光微露,关河笼罩在晨光之中。
10. 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鸡叫的声音响起,人们骑马出发,再次踏上通往京城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的词作。首句“田园有计归须早”是诗人劝说游子尽早回乡,即使家乡贫瘠,但也总比飘零在外要好。接下来的句子“南来北去何日了”更是表达出诗人的感叹,在外奔波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时光荏苒,青春已逝,头发逐渐花白。下片开始描绘孤独的场景,孤独的人在旅馆中只有残灯相伴,突然被惊醒的乡思扰乱了梦境。紧接着诗人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画面,月亮落下,公鸡啼鸣,行人起床,又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这首词既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凉,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是宋代词人曹组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曹组作为一位宫廷侍卫,生活较为平静。然而,北宋灭亡、金兵南下、南宋偏安江南的历史事件给他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使得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他运用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并融入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怀。此外,他还表现出了对民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不公的揭露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