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阅唐诗纪事王起李绅张籍令狐楚于白乐天
雪。
凝明,澄彻。
飞玉尘,布琼屑。
苍云暮同,岩风晓别。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
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
凝聚着光芒,清澈明亮。
漫天飞舞如白玉尘埃,散布在地面如美玉碎屑。
与苍茫的云朵同在黄昏时分,却跟山间的晨风暂别。
深山中的砍柴小径已被封锁,远处的河流上渔舟踪影难寻。
南方的枝头忽然传来梅花开放的消息,北方的家门意外发现竹子折断的痕迹。
万树繁花映照的春天并不特别红艳,九霄之上没有明月,夜晚显得更加洁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苍云暮同,岩风晓别:暮,傍晚;岩,山岩。这句写傍晚时分云层昏暗,清晨时风从山岩间穿过。
2. 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南枝,南方的树枝;北户,北方的房子。这两句指梅花开放和竹子折断的消息分别从南北传来。
3.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九天,指天空最高处;长,延长,变长。这句写春天树木开花,但颜色不红;夜晚没有月亮,显得特别漫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景的美丽与宁静,通过对积雪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神奇的魅力。诗人以“雪”为切入点,引领读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全诗文笔优美,意境开阔,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阅唐诗纪事王起李绅张籍令狐楚于白乐天》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1566年),由杨慎创作。在杨慎所处的时代,明朝正经历着“嘉靖之治”的阶段,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然而,杨慎本人却因卷入政治斗争而遭贬谪至云南,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流放生活。
杨慎被贬谪期间,在漫长的流放岁月里,他多愁善感、热情洋溢,读书著述不辍。他以唐人为师,仿效他们的诗风,积极进行文学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在他的这首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唐代诗人及作品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此外,杨慎身处明代晚期,当时社会矛盾激化,倭寇侵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慎通过学习和研究唐诗,借古讽今,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因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杨慎个人的人生际遇,还展现了明代晚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