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风引

标题包含
秋风引
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 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 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 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解缙、徐渭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 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明武宗正德六年(1...查看更多
大表哥
去完善

译文
凛冽的霜气疾卷着枯黄的芦花,秋天的气温日渐寒冷而炉炭却变得轻盈。风中的觱篥吹响,篱笆边的声音传得老远,熠熠闪动的萤火虫照亮了台阶上的黑暗。庐州女子皮肤淡黄如土,仿佛一抹残阳;宫殿里的美女在捣洗丝绢,发出清脆的声响。是谁把《明月引》的曲子改编成了现在这首《苦寒行》?
大表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杨慎:明朝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 2. 秋风引:古代诗题,即以秋风的情态作为诗歌的主题。 3. 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形容秋天寒冷,霜气凛冽,飞鸟衔芦而过;炭球悬在空中,随风轻扬。 4. 觱篥(bì lì):古代管乐器名,音调凄厉,常用于表现边塞战场的情景。 5. 卢女流黄色:相传古代卢氏之女擅长绘画,她的画能使水变成黄色。这里借指黄色的水波。 6. 班姬捣素声:形容秋天的露水如同捣碎的白色绢帛一样洁净明亮。班姬,即班昭,东汉著名的才女。 7. 《明月引》:古代曲牌名,以描绘月夜景色为主题。 8. 《苦寒行》:古代曲牌名,以描绘寒冬景象为主题。
大表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风”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霜凛衔芦”、“秋深悬炭”、“觱篥吹篱”和“熠耀傃阶”等,展现了秋天的寒冷和肃杀之气。同时,诗人又以“卢女流黄色”和“班姬捣素声”两个典故分别描绘了女子在深秋时节的忧伤和哀愁。最后两句则借用了古诗《明月引》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堪称咏秋之作的佳作。
大表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风引》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590年左右,当时杨慎因为触犯皇帝而被贬谪到云南。在流放期间,他过着艰苦的生活,但却依然坚持文学创作。 在这一时期,明朝正处于晚明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宦官和权臣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杨慎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对现实社会充满忧虑,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 同时,杨慎在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交流中,了解到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这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既表现了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大表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