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海曲(八首)
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面散发着苹果的香气,微波轻拍岸边的码头,渔民和樵夫在河边唱起了歌。这里的气候常年如春天般温暖,四季如春的花朵时刻盛开。

去完善
释义
《滇海曲(八首)》为明朝文人杨慎所作的组诗。这里展示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注释:
1. 滇海:古代对云南地区的别称。
2. 蘋香:指代春日盛开的桃花、李花等花朵的香气。
3. 波暖:波浪轻柔,有暖意。
4. 云津:云端,形容高悬的水源,此处也可以理解为昆明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之阴的山麓地带)。
5. 渔枻:鱼竿,此处暗含在湖边垂钓的情景。
6. 樵歌:山间伐木者唱的歌谣。
7. 曲水滨:弯曲的水域边缘。
8. 二三月:指春天。

去完善
赏析
杨慎的《滇海曲(八首)》这组诗中,“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描绘了云南四季如春的美景。在温暖的阳光下,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水边的渔夫和樵夫们在歌唱。这里仿佛是人间仙境,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与祥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滇海曲(八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杨慎在谪居云南期间创作的组诗。这组诗创作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此时的杨慎因“议大礼案”受牵连,被贬为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任典史。在这段时间里,杨慎度过了漫长的流放生涯,生活艰苦,但他并未气馁,反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潜心研究学问,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千古一才子”。
在杨慎生活的时代,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政治上,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权力极大,政治腐败严重;经济上,由于长期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农业经济遭受重创,百姓生活困苦;文化上,科举制度僵化,文人墨客受到打压,文化氛围低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慎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品格,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在这组《滇海曲(八首)》中,杨慎通过对云南壮丽山川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描绘当地的风俗民情,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此外,这组诗还反映了杨慎在流放生涯中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由、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