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柳叹

标题包含
柳叹
门前谁种青青柳,竟与苍松势比高。一夕狂风尽吹倒,松声依旧作波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门口谁种植了一株青翠的柳树,它竟然能跟挺拔的松树相比高低。一夜狂风肆虐,松树依然屹立不倒,发出的声音如同海浪波涛一般响亮。
去完善
释义
1. 柳叹:题目,以柳树为主题的一首感叹诗。 2. 刘敬: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可能是古代的一位诗人。 3. 门前:第一句中的地点,指作者的住所或者所在地附近。 4. 青青柳:第二句中的描述,形容绿色的柳树。 5. 苍松:第三句中的植物,指的是松树。 6. 势比高:第四句中的比较,表示柳树的树势可以与松树相比拟。 7. 一夕:第五句中的时间状语,表示一夜之间。 8. 狂风:第六句中的天气现象,指强风。 9. 尽吹倒:第七句中的动作,指狂风将柳树全部吹倒。 10. 松声依旧:第八句中的声音,指松树的声音。 11. 波涛:第九句中的比喻,形容松树的声音如波涛般汹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和松树的形象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顽强精神的向往。首句“门前谁种青青柳”点明了诗的主景——门前的一棵郁郁葱葱的柳树。接下来的“竟与苍松势比高”则暗示了这棵树旺盛的生命力,它试图与周围的高大松树相比肩。然而,在狂风中,柳树被全部吹倒,似乎预示着生命的脆弱。但是,最后一句“松声依旧作波涛”却又展示出松树的坚韧,即使经历了风雨,它的声音依然如同波涛般澎湃不息。因此,整首诗通过柳树和松树的形象,表达了生命虽脆弱但永不言败的精神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叹》是唐代诗人刘敬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即安史之乱期间。这个时期唐玄宗朝政腐败,民生疾苦,导致边疆不稳,战乱频发。而刘敬本人也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谪。这使得他深感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在刘敬创作《柳叹》时,正值春天,柳树抽出嫩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由于战乱和朝政腐败的影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景象与生机勃勃的柳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敬借此抒发对现实的感慨和对民生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自身经历波折后的心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