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标题包含
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
苏君在朝人不知,苏君既没人悲之。 流风遗书见称道,高文大句争提撕。 壁间草隶亦不置,剥苔椎土无弃遗。 乃知死不与人共利害,而后不为时所疑。 沧浪亭空卉木老,古石苍苍颜色好。 无胫犹能千里来,致身忽在都门道。 帝都王侯好事多,相看自悔取不早。 君不见吴兴长史春襕衫,闭门抱恨长枯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苏君在朝无人识,人们也并未为他悲哀。 流传的风尚和遗留下的书作都称赞他的才华,华丽的诗句在争相传颂。 墙上的草书也不容忽视,它的魅力让人无法忘怀。 这就是他的气质,不受世俗的影响。 沧浪亭中的花草树木都已老去,但古老的石头依然保持着美好的色彩。 没有脚却能走遍千里,现身却在都城的大道上。 皇城里的权贵们好事众多,相识之后后悔认识得太晚。 你未曾见过那位吴兴长史身穿春服,关上门遗憾满怀地逐渐枯萎。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赏析:刘敬这首诗歌借沧浪亭的石头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与惋惜。诗中讲述了苏轼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死后才被世人所称颂。而沧浪亭的古石虽然没有脚却能来到京城,反衬出苏轼的命运。最后诗人提到吴兴长史因错过与苏轼相交的机会而抱憾终身,表达了对苏轼深深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示了苏轼的才情和人格魅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怀念和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是清代文人刘敬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乾隆年间,此时国家繁荣稳定,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科举制度的僵化导致士人阶层对于官场的追求逐渐淡化,转而投向山水田园的怀抱。 诗人刘敬在科场屡屡失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科举制度感到不满。在这个时期,他结交了江南的一些文人雅士,共同探讨人生哲理、文学创作等话题。他们常常游历于名胜古迹,抒发各自的感慨,而沧浪亭便是其中之一。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园林,因宋朝文人苏舜钦的一篇《沧浪亭记》而名闻天下。诗人刘敬在此地游览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观沧浪亭石感而有作》,表达了他对人生起伏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