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成都途中

标题包含
成都途中
舟行到万县,水涨没桥齿。篷窗谢郁居,茅店觅栖止。索绹维□舆,衡石较行李。灭顶幸无忧,茧足又告始。清晨出西门,迎面即嵬垒。虽殊栈道难,已非培塿比。翌日上危坡,险绝关生死。石壁高接天,路仄不容趾。何年凿半腰,其宽仅尺咫。往来看行人,恍如缘壁□。中途祀佛像,香火竟尔尔。临危方求安,俗情多类是。山果多琐细,岩花亦旖旎。下窥指飞鸢,长啸惊奔豕。再过佛耳崖,行已三日矣。是崖高且险,石磴直如矢。举足倘蹉跌,恐将沟壑委。谁栽竹万竿,左右相依倚。下坡更幽绝,飞瀑竹外驶。骄阳敛炎绝,爽气入骨髓。竟令忘饥疲,徘徊转恋此。五日登九盘,高亦星斗拟。自兹越八日,蹊径俱逦迤。盘旋虽山冈,夷险岂倍蓰!篷溪有盐井,口与杯相似。引绳凭辘轳,煮卤资釜锜。开凿讶神工,修补疑鬼使。古时溯秘传,异邦叹绝技。再入金堂界,极目穷千里。连山若波涛,俯视近阶戺。斜阳正返照,疑云复疑水。雨后过青龙,成都距伊迩。河塍多屈曲,路滑不胜履。舆夫偶疏虞,堕入水瀰瀰。所幸仅及肩,虽蹶旋复起。因思世间人,平地每忽视。舟行经洪流,陆行穷峨嶬。临险偏获全,宜泰胡反否。长途当盛夏,烈日嗟如彼。同行病五人,我独庆安敉。造化本难窥,乘除有至理。区区果何求,仆仆真可耻。且减靴版劳,饱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万县的舟程,水位上涨得淹没了桥梁。从船舱望去,满眼是青郁的草木和茅草屋舍。我们拿着绳索稳定车子,背着行囊来衡量行李的重量。虽然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但我们的旅程还只是刚刚开始。 清晨走出西门,迎面而来的就是险峻的山峦。这路途虽然不同于狭窄陡峭的栈道,但也绝不轻松。我们在上山的险路上穿行,石壁几乎触到天际,道路狭小得难以容纳脚尖。很难想象这是在何时被凿出的山路,它仅仅一尺多宽。一路走来,看到许多香火旺盛的佛像,这些民众在临险时寻求平安,很像我们此时的心境。山中的果实繁多而细小,岩石上的花朵也显得柔美。低头看去,指着飞翔的老鹰,突然的长啸吓跑了附近的猪。经过佛耳崖的时候,我们已经走了三天。这里的地势非常高耸,石梯笔直得如同箭矢。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否则就会坠入山谷之中。这里有一万多株竹子,彼此依偎着生长。下山的路更加幽静,瀑布从竹林中飞泻而出,阳光收敛了炽热,凉爽的空气沁入骨髓。令人忘记饥饿和疲惫,沉浸在这美景之中。 历经五天的攀登,我们终于来到了九盘山,高度几乎与星星比肩。从这里开始,我们又用了八天时间穿越了崎岖的小路。盘旋在山间的道路虽然有些曲折,但危险程度却并未增加多少。在蓬溪县有一个盐井,洞口的形状正好适合杯子。他们用绳子吊起盐卤,再用釜煮出盐来。这样的开采工艺让人惊叹,感觉就像有神灵相助一样。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令人称奇的技艺。 再次进入金堂地界,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数不尽的山川。山脉起伏如同波涛,从高处俯瞰,一切都变得如此渺小。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大地上,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云雾与水波之间。在经过青龙镇之后,距离成都已经不远了。田间的小路弯弯曲曲,路面湿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 旅途漫长,正值夏天,太阳似乎永远不会落下。同行中有人生病了,但我还是感到幸运。旅途中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奇妙,我们应该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过分担忧。前方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欣赏成都的美丽景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县:今重庆万州,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2. 桥齿:指桥梁的台阶。 3. 蓬窗:用蓬草编成的窗户,指简陋的居室。 4. 郁居:环境压抑的住处。 5. 茅店:乡村小酒店。 6. 索绹:用绳子捆绑。 7. □舆:指车辆。 8. 衡石:衡量行李的重量。 9. 灭顶:指淹死。 10. 茧足:比喻行走艰难。 11. 西门:方位词,指城镇的西边。 12. 嵬垒:险峻的山石。 13. 栈道:山间险要的通道。 14. 培塿:小土丘。 15. 危坡:陡峭的山坡。 16. 石壁:石山之壁。 17. 仄:狭窄。 18. 脚趾:脚的尖端。 19. 半腰:半山腰。 20. 尺咫:形容距离很近。 21. 缘壁□:沿着墙壁攀爬。 22. 佛像:佛教的神像。 23. 祀:祭祀。 24. 香火:佛教或道教礼拜时燃烧的香和蜡烛。 25. 俗情:世俗的情感。 26. 琐细:琐碎细小的事物。 27.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28. 旖旎:风光美好。 29. 飞鸢:飞行中的老鹰。 30. 奔豕:奔跑的猪。 31. 佛耳崖:地名。 32. 高且险:既高且险。 33. 石磴:石头台阶。 34. 矢:箭。 35. 蹉跌:跌倒。 36. 沟壑:山谷。 37. 万竿:形容竹子数量众多。 38. 斜阳:傍晚的阳光。 39. 返照:夕阳返照。 40. 疑云:令人疑惑的事情。 41. 水瀰瀰:水流平缓的样子。 42. 河塍:田间小路。 43. 路滑不胜履:道路湿滑难以行走。 44. 舆夫:车夫。 45. 疏虞:疏忽大意。 46. 堕入水瀰瀰:掉入水中。 47. 且减靴版劳:暂时减轻脚上的疲劳。 48. 造化:大自然。 49. 乘除:加减法,指世事的变化。 50. 至理:最高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成都途中》描绘了作者在赴成都途中的所见所闻,语言生动而富于情感。诗人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既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也表达了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领悟。诗人在描述艰难险阻时,表现出一种处之泰然的心态,反映出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坦然与豁达。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与自然的壮美,揭示了人生旅途中诸多不易察觉的美好瞬间,引导读者去感受生活的温馨与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成都途中》是唐代诗人刘敬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敬在去往成都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漂泊之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危机。由于皇权的加强,士人阶层受到了严重的打压,许多文人士大夫失去了仕进的机会,被迫四处游历。刘敬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旅途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 此外,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战争也频繁发生,特别是与吐蕃的战争,使得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这也为刘敬的诗增添了更多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