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愤

标题包含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陆宰是南宋著名的文人,母亲唐氏也是一位才女。陆游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家庭熏陶。...查看更多
来把排位吧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山川江河各有其归属,未曾听闻洛阳沦为腥臭之地。 那些强盗曾受命于皇帝的宗族,但遗民依然期待岳飞将军的队伍。 上苍最终会终止这场灾祸,让侵略者被平定;谁能使人们公正地对待彼此而不离散呢? 白发苍苍的我深知自己无法为朝廷效力,但仍然通过诚心诚意祈祷来祝福国泰民安。
来把排位吧
去完善
释义
《书愤》注释: 1. 山河自古有乖分:乖分,指背离正道。本句意为自古以来山河就有背离正道的时候。 2. 京洛腥膻实未闻:京洛,即京城洛阳,这里代指中原地区。腥膻,原指鱼腥味和羊膻味,这里借指金人的侵略行径。实未闻,实际上并未听闻过。本句意为中原地区的百姓实际上并未受到金人的侵害。 3. 剧盗曾从宗父命:剧盗,指金朝的强盗。宗父,对尊者的称呼,这里指宋朝的皇帝。本句意为金朝的强盗曾经听从宋朝皇帝的命令。 4. 遗民犹望岳家军:遗民,指沦陷区的百姓。岳家军,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率领的军队。本句意为沦陷区的百姓仍然盼望着岳家军的到来。 5. 上天悔祸终平虏:悔祸,指改正错误,消除祸患。平虏,平定金朝。本句意为上天最终会悔悟,消除祸患,平定金朝。 6. 公道何人肯散群:公道,公正的道理。散群,指解散组织,这里指金朝的统治。本句意为谁能秉持公正之道,解散金朝的统治呢? 7. 白首自知疏报国:白首,白头,指年老。疏报国,指报国之心逐渐疏远。本句意为年老的自己明白自己的报国之心已经逐渐疏远。 8. 尚凭精意祝炉熏:精意,精神意念。祝炉熏,指祈求上天的庇佑。本句意为仍要凭借自己的精神意念向上天祈祷,希望能得到庇佑。
来把排位吧
去完善
赏析
《书愤》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陆游的一首描绘国家灾难和民众期盼的诗篇。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和对国家的担忧。诗人以京洛(指当时的都城临安)被外敌侵占的事实,反映了国家的屈辱与民众的苦难。同时,诗人借用了历史典故,如“剧盗”(指金兵)以及“岳家军”(指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等,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这两句诗意寓着希望苍天有眼,能够终止这场战争,让百姓重享安宁。然而,这种愿望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公道”似乎无人主持。诗人深感无奈,但他仍然抱持着信念:“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即便年事已高,无法亲自上战场,陆游仍坚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祈祷,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悲壮深沉,展现了陆游作为一名文人的崇高气节和家国情怀。通过对战争的描绘,陆游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从而激发了民族精神,彰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来把排位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值陆游被贬谪闲居山阴之际。 在这一年里,陆游因反对议和,触怒了朝中权臣,遭到排斥,从礼部郎官的位置上被降职为地方官员,后来又被罢黜回乡。这使他感慨万分,对国家命运忧虑不已。然而,陆游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仍然坚定地主张抗击金人、恢复中原失地。在这种背景下,陆游写下了这首抒怀言志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政权腐败,百姓疾苦,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陆游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他的诗歌也反映了他对这一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首《书愤》,陆游展示了一个爱国志士在困境中的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来把排位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