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木犀)
黄衫相倚。翠葆层层底。八月江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
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色的衣衫相互依偎。翡翠般的绿叶层层叠叠。八月的江南风光美丽宜人。在水边山腰间舞动倩影。
楚地的人们还未认识这份孤寂的美丽。离骚中留下了千年的遗憾。无住的庵里有了新的故事,一枝花唤起内心的寂静与禅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木犀:指桂花树。
2. 黄衫:黄色衣衫,比喻桂花的颜色。
3. 翠葆:绿色的桂枝。
4. 八月江南:指八月的江南风光。
5. 楚人:指楚国的人,这里指代楚辞诗人屈原。
6. 孤妍:独自美丽的花朵。
7. 离骚:楚辞诗人的作品,这里借指诗人屈原。
8. 无住庵:佛教寺庙。
9. 新事:新鲜事,这里指桂花的盛开。
10. 一枝:形容一株桂花树。
11. 幽禅:静谧的禅修意境。

去完善
赏析
《清平乐(木犀)》陈与义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展现了八月江南的风情。诗中的“黄衫相倚”和“翠葆层层底”形象地描绘了木犀花的繁茂景象,以及它在山腰和水尾的摇曳生姿。
“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木犀花尚未被世人所熟知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丽事物的珍视。“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则表达了在宁静的寺庙中欣赏木犀花的独特感受,诗人以禅意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木犀)》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37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一年里,陈与义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转变。他在金兵攻陷汴京时,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南渡的流亡生活。在南渡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讨论国家大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此外,他还受到了南宋朝廷的赏识,被任命为礼部侍郎。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宋初期正处于战乱时期,金兵南下侵略,使得江南地区的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陈与义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花木之中,通过咏物抒怀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