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溪山堂三首

标题包含
溪山堂三首
檐敞祛红日,窗虚揖白云。 水痕一雨失,花气香风薰。 寂寂心无事,纷纷耳不闻。 只须添道力,底用战魔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又号无功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学者,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屋檐敞开,阳光照耀进来;窗户半开,邀请白云入室。雨水在水面上留下的痕迹消失了,花香与微风共舞,弥漫在空中。心灵平静无欲,对纷扰的世界充耳不闻。只需要增加内心的力量,就不必畏惧恶魔的军队。
去完善
释义
1. "檐敞祛红日":"祛"是古汉语中表示推开的动词,这里指的是推开遮挡阳光的东西,使得红色的太阳能够照射进来。 2. "窗虚揖白云":"虚"表示窗户大开,"揖"字在这里的含义是邀请或者迎接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打开窗户,迎接飘渺的白云进入室内。 3. "水痕一雨失":这句诗中的"水痕"指的是下雨后水面上涨的痕迹,"一雨失"则是指一场雨后这种痕迹就消失了。 4. "花气香风薰":这句诗的意思是花朵的香气被微风吹拂着四处弥漫。 5. "寂寂心无事":"寂寂"是寂静无声的意思,"心无事"表示心中没有任何杂念和烦恼。 6. "纷纷耳不闻":"纷纷"表示喧闹嘈杂,"耳不闻"则是听不见的声音,整句诗的意思是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我听不到外界的纷扰声。 7. "只须添道力":"道力"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修行的力量或者悟性,这句诗的意思是只需要提高我的悟性和修行的力量。 8. "底用战魔军":"底用"是古代的一种用法,意思是不需要做什么,"战魔军"是对抗心魔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修行并不需要与心魔战斗。
去完善
赏析
《溪山堂三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心境的诗歌。首联“檐敞祛红日,窗虚揖白云”,描述了溪山堂宽敞的屋檐与明亮的窗户,展现出自然景色之美。颔联“水痕一雨失,花气香风薰”,进一步描绘了雨后湿润的空气以及花香四溢的景致。颈联“寂寂心无事,纷纷耳不闻”,以“寂寂”和“纷纷”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纷扰世事的超脱。尾联“只须添道力,底用战魔军”,则表达出诗人在这样幽雅的环境中能够增强内心的修养,从而达到战胜心灵困扰的目的。整首诗在描绘画卷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宁静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山堂三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组诗。王阮,字南卿,号义丰山人,临江军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组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约公元1189年至1264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陆游、杨万里等著名文人墨客活跃于文坛,推动了诗词创作的繁荣。 在个人际遇方面,王阮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成年后进入仕途,历任州县官员。然而,由于个性耿直,不善逢迎,他在官场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仍坚守儒家的道德观念,关心民生疾苦,表现出一位正直士人的风范。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面临金、蒙两国的威胁,国家局势紧张。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些社会现实对王阮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溪山堂三首》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时代,诗人王阮在这个时期生活坎坷,但他的作品中却展现出了坚韧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