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孤屿亭

标题包含
孤屿亭
峰峦何迤逦,天际相依倚。 如何是孤屿,独立澄明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侠(1041年-1118年),字介夫,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郑侠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于京师太学。庆历五年(1045年),他中进士,历任县令、监察御史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峦连绵不断,与天边紧密相连。 何为孤岛,独自立于清澈明亮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峰峦:山峰与山峦的合称,这里用来形容岛屿四周的山景。 2. 迤逦:曲折连绵的样子。 3. 天际:天边的意思,通常指远方地平线的方向。 4. 孤屿:这里指的就是孤屿亭所在的那个岛屿。 5. 独立:独自站立,这里用来描述孤屿亭的位置特征。 6. 澄明:清澈明亮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周围环境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孤屿亭为题,描绘了峰峦连绵、天际相依的景象。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孤屿”的主题,凸显了孤屿亭的独立与澄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屿亭》是北宋著名诗人郑侠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正值北宋社会政治改革风起云涌之际。 郑侠,福建福清人,字介夫,出身寒微,聪颖好学,立志报效国家。他生活在一个外忧内患、民不聊生的时代,北方边疆烽火连天,南方水旱灾害频发,举国上下怨声载道。作为文人墨客的一员,他密切关注民生疾苦,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 在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力图革新政治,振兴国家。然而,由于官僚腐败、政策失当等原因,新法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郑侠忧国忧民,曾上疏陈情,请求废除新法中的苛政,但未被采纳。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侠游历江南,登上孤屿亭,目睹山清水秀的美景,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惆怅。他感慨世事无常,民生多艰,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孤屿亭》。诗中,他以孤屿亭为中心,描绘出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山水风光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