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送僧还竹阁 其一
白公竹阁云生晚,城市人归夜雪平。
灯在北高峰顶上,塔如千尺玉长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公竹阁处白云飘荡至夜晚时分,城市里的人们在夜色中归来,白雪覆盖了大地。灯光在高耸的北高峰顶闪耀,宝塔像一把高悬的玉制烛台。
去完善
释义
1. 白公: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有“诗魔”之称。这里用白居易的竹阁来代指其诗歌作品。
2. 云生晚:形容夜晚时分,云雾涌起的景象。
3. 城市人归夜雪平:城市中的人们在夜晚归家,雪花已覆盖大地,一片宁静的景象。
4. 北高峰顶:位于浙江杭州的一座山峰,属于西湖风景区的一部分。
5. 塔如千尺玉长檠:塔的形状像千尺高的玉制长灯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送别僧人归隐山林的场景。首句“白公竹阁云生晚”,以“白公”指代诗人与僧人的交往,用“竹阁云生晚”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接着的“城市人归夜雪平”则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喧嚣逐渐被夜幕和雪花平息的过程,暗含出世的禅意。而后两句“灯在北高峰顶上,塔如千尺玉长檠”,更是以灯火、山峰、塔影的映衬,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归隐生活的赞美和对他们修行精神的敬仰。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意象的精心安排,充分展现了作者清雅脱俗的气质以及其对禅意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雪中送僧还竹阁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永颐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960-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学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永颐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修行和禅意的体验。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意境,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他以“雪”为主题,表达了对僧人在风雪中的敬意,以及对他们远离红尘、修行佛法的精神的赞美。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竹阁”,这是佛教寺庙的一种建筑形式,通常用于供奉佛像或用作讲经的地方。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寺庙生活的熟悉。在宋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繁华的朝代,诗人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修行的经历,他的诗作则表现了对自然生活和佛教文化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