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霁

标题包含
秋霁
木落山明,暮江碧,楼倚太虚寥廓。 素手飞觞,钗头笑取,金英满浮桑落。 鬓云慢约。 酒红拂破香腮薄。 细细酌。 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 当年快意登临,异乡节物,难禁离索。 故人远、凌波何在,惟有残英共寂寞。 愁到断肠无处著。 寄寒香与,凭渠问讯佳时,弄粉吹花,为谁梳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木飘落,群山显得更为清晰明亮;夜幕降临,江水更显碧绿。高楼倚着浩渺的天空,显得空旷寂寥。美丽的手挥洒杯中美酒,带着欢笑地摘下金英花,漂浮在桑树枝头。飘散的发丝轻轻地缠绕在一起。酒后的脸颊露出淡淡的红晕。慢慢品尝这美酒,隔着窗帘任凭月亮在走廊尽头转动。回忆过去快乐的时光,客居他乡的节日氛围,难以抵挡离别的哀伤。那位老朋友已远离此地去往何方呢?只剩下残留的花朵陪伴我孤独。无尽的哀愁却无法得到慰藉。希望借助那缕香气向远方送去问候,寄托我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追求。谁又会在意那些细心照顾的花朵呢?
去完善
释义
1. 木落山明:指秋天树叶凋落,山色更显明净。 2. 暮江碧:傍晚时分,江水呈现出一片碧绿的色彩。 3. 楼倚太虚:站在高楼上俯瞰天空。太虚,指天空。 4. 素手飞觞:形容女子姿态轻盈地举起酒杯。素手,洁白的手。飞觞,指举杯敬酒。 5. 金英满浮桑落:比喻秋天菊花盛开,仿佛是桑叶凋落时结出的果实。 6. 鬓云慢约:形容女子头发松散,长发随意垂落。鬓云,女子的发髻。慢约,宽松的样子。 7. 酒红拂破香腮薄:脸上升起的红晕,使薄薄的香腮显得更加柔美。 8. 细细酌:慢慢品尝美酒。 9. 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让月亮在窗外渐渐落下,照在精致的栏杆上。 10. 当年快意登临:回忆当年登高赏景的快乐时光。 11. 异乡节物:在他乡度过不同的节气和节日。 12. 难禁离索:难以忍受的离别之情。 13. 故人远、凌波何在:朋友离我而去,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14. 惟有残英共寂寞:只剩下凋零的花朵陪伴我的孤独。 15. 愁到断肠无处著:忧愁到极点,不知如何排解。 16. 寄寒香与:将寒冷的香气寄托给远方的故人。 17. 凭渠问讯佳时:请他们询问花期,以便了解故乡的景物变化。 18. 弄粉吹花:指精心打扮,为赏花做准备。 19. 为谁梳掠:为谁而精心梳理妆容。
去完善
赏析
《秋霁》是南宋诗人曾纡的一首词作,描绘了暮秋时节的景象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词的词牌名“秋霁”取自杜甫的诗句“雨晴气肃,伫立江亭”,意思是秋天雨过天晴时的景象。 首句“木落山明,暮江碧,楼倚太虚寥廓”描绘了秋天山景明丽、江水澄碧的画面。接着“素手飞觞,钗头笑取,金英满浮桑落”描述了宴会上女子们的欢声笑语,以及金菊盛开的美景。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美好。 下片“鬓云慢约。酒红拂破香腮薄。细细酌。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则描绘了词人在饮酒赏秋的过程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紧接着“当年快意登临,异乡节物,难禁离索。故人远、凌波何在,惟有残英共寂寞”抒发了词人对昔日快乐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最后,词人以“愁到断肠无处著。寄寒香与,凭渠问讯佳时,弄粉吹花,为谁梳掠”表达了对故人和故乡的无尽眷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霁》是南宋诗人曾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曾纡在南宋初期是一个颇有才名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然而,他在个人生涯中却遭遇了诸多挫折,如科举不第、仕途不顺等。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慨。 《秋霁》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