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令
纹漪涨绿。
疏霭连孤鹜。
一年春事,柳飞轻絮,笋添新竹。
寂寞幽花,独殿小园嫩绿。
登临未足。
怅游子、归期促。
他年清梦千里,犹到城阴溪曲。
应有凌波,时为故人凝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面的纹路逐渐扩大,绿色溢满视野。天空中薄薄的雾气和孤单的野鸭相互映衬。春天的一年里,柳絮轻轻飘飞,竹笋也长成了新的竹子。孤独的花朵在安静的角落独自盛开,她们是小园内最鲜嫩的绿色使者。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我的渴望。我惆怅地想念那归家的游子,希望他的归期能快点到来。未来有一天,我会在梦里来到这个地方,看着城边的溪水静静地流淌。应该会有轻灵的仙子在那里,她时不时地看着我这个老朋友。
去完善
释义
1. 纹漪:微波涟漪的水面。
2. 疏霭:稀疏的云气。
3. 孤鹜:单独飞翔的鹜鸟。
4. 春事:春天的景象或活动。
5. 柳飞轻絮:形容柳絮飘飞的轻盈状。
6. 笋添新竹:竹笋长成新的竹子。
7. 幽花:深藏在偏僻地方的花卉。
8. 小园嫩绿:小园中春天的嫩绿景象。
9. 登临未足:登山临水,犹感不足。
10. 归期促:回家的日期临近。
11. 他年:未来的某年。
12. 清梦:清晰的梦境。
13. 城阴:城墙背阴的地方。
14. 溪曲:弯曲的小溪。
15. 凌波:在水面上行走。
16. 凝目:集中视线,指关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致与心境。“纹漪涨绿”写湖面波纹粼粼,水色新绿;“疏霭连孤鹜”则展示了一幅静谧的风景画,疏淡的云气连结着孤独的水鸟。紧接着词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柳飞轻絮,笋添新竹”来表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接下来的“寂寞幽花,独殿小园嫩绿”传递出诗人的寂寥心情和对生活的热情。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抒情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品令》是南宋词人曾纡所著。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宋朝被迫南迁,江南地区成为了南宋的政治中心。
在这个特殊时期,曾纡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太学正、起居郎等官职,但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南渡之后,曾纡被任命为临安府通判,负责管理临安政务。他在任期内积极整顿吏治,改革税制,为人民做了许多实事。然而,他因为触犯权贵,再次受到排挤,最终被免职回乡。
在这段时间里,曾纡深感世态炎凉,人生无常。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这种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品令》一词中,他以鸿雁、燕子、蜂儿、蝴蝶等自然景象为喻,描述了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