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叶少蕴慈感蚌珠
不知一壳几由旬,能纳须弥不动尊。
疑是吴兴清霅水,直通方广古灵源。
月沉浊水圆明在,莲出污泥宝性存。
隐现去来初一致,莫将虚幻点空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知道这个贝壳有几十里,却能容纳广大的世界和安稳的存在。
看起来就像是来自吴兴的清彻水流,通往古老的智慧之源。
即使月亮沉入浑浊的水面,它的光明仍在;莲花虽然生长于淤泥之中,它的宝贵性质仍然留存。
无论是隐藏还是显现,过去还是未来,它们的本质都是一致的,不要被虚幻的事物误导而忽略了真实的空间。
去完善
释义
1. 叶少蕴:南宋文人叶梦得,字少蕴。
2. 慈感蚌珠:出自佛教故事,是说佛祖在讲经时,有蚌吐出一珠以供养佛。
3. 一壳几由旬:由旬,古代印度的长度单位,约十六公里至四十公里不等。这里形容蚌壳之大。
4. 能纳须弥不动尊:须弥,指佛教传说中的须弥山,是世界中心的山。不动尊,佛教里的菩萨名号。这里是比喻蚌壳之大,可以容纳下整个世界。
5. 吴兴: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称。
6. 清霅水:清霅,浙江省湖州市境内的霅溪,是太湖水系的主要支流之一。
7. 方广:佛教术语,即佛陀所说的法,这里比喻佛的教法。
8. 古灵源:指佛教中的原始智慧。
9. 月沉浊水:浊水,指尘世,这里代指世俗世界。月明,比喻人的本性光明。这句意思是,即使在世俗世界中,人的本性也依然光明。
10. 莲出污泥:出自佛教的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的比喻,表示人的精神可以超越世俗的污秽。
11. 宝性:佛教用语,指人的佛性,即成佛的可能性。
12. 隐现去来初一致: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显现还是隐藏,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佛性都是一致的,不会改变。
13. 莫将虚幻点空门:空门,佛教用语,指通往解脱的道路。虚幻,指虚假的事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作通向解脱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叶少蕴慈感蚌珠》表达了作者对于蚌珠(珍珠)的哲理思考。诗的首联描述了珍珠的生成过程,比喻珍珠在蚌壳中的形成犹如容纳着佛法的须弥山;颔联则以浙江省湖州市的清霅水和广东潮州府的方广岩洞作比,进一步强调珍珠生成的神秘性与深邃之处;颈联则通过“月沉浊水”与“莲出污泥”两个意象,展示了珍珠历经沧桑仍能保持其纯净光泽的品质。尾联以“隐现去来初一致,莫将虚幻点空门”收尾,即把珍珠比喻为佛教中所描绘的佛法无边的境界,以此来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物质表象,而要追求精神上的真实与升华。整首诗充分展现了曾纡作为一名文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诗歌艺术的独特驾驭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