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菩萨蛮

标题包含
菩萨蛮
山光冷浸清溪底。 溪光直到柴门里。 卧对白苹洲。 猗眠数钓舟。 溪山无限好。 恨不相逢早。 老病独醒多。 如此良夜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山翠色倒映在清澈的溪流中。 阳光洒满小溪,照进破旧的木门。 安静的躺在长满水草的小岛上。 悠悠荡荡的几艘小船在水上摇曳。 溪水与青山的美景让人陶醉。 遗憾的是没有早点相遇。 年老体弱,只能在孤独中度过漫漫长夜。
去完善
释义
山光冷浸清溪底:“冷浸”是寒冷、寒冷的词,这里形容溪水清澈又略带寒冷,寓意寂静。 溪光直到柴门里:“柴门”是乡村最常见的简易门,这里的溪流清澈透明,波光粼粼,一直照耀到农家简陋的柴门内。 卧对白苹洲:“白苹洲”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水生植物,叶子漂浮在水面上,花朵开在叶子上,白色。这句诗表示诗人躺着看白萍洲的美景。 猗眠数钓舟:“猗眠”指水鸟在水面上休息,这句诗句描绘了在水面上停靠着几艘钓鱼的小船,安静祥和的景象。 溪山无限好:这句诗句赞美溪水和山景的美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恨不相逢早:这句诗表达出作者希望更早的时候就能来到这个美丽的溪山之处。 老病独醒多:“老病”是年老体弱多病之意,诗人表示自己年纪大且身体不好。“独醒”原意是独自醒来,这里用来形容独自一人在这美景之中。 如此良夜何:“良夜”指的是美好的夜晚,“何”为如何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只能独自一人欣赏的无奈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述了诗人曾纡在观赏溪光山色时所感发的感慨。通过描绘静谧的溪流、波光粼粼的山影以及渔舟蓑笠等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年岁已高,疾病缠身,无法尽情享受这份美好。故他感到痛惜和遗憾。 整首词以委婉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孤独的心灵世界,表露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忧虑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宋代诗人曾纡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在1068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的曾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因科举考试失利而未能进入官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选择了继续在文学领域发展。 在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喜欢在闲暇时饮酒作诗,抒发自己的情感。曾纡也不例外,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包括这首《菩萨蛮》。 在这首《菩萨蛮》中,曾纡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时光的感叹,表达了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惋惜。虽然他在科举考试中失利,但他的才华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