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羡溪水的声音寒冷得令人胆寒,洞庭山的翠绿在傍晚时分让人凝神静思。 大自然以金银玉露作为秋风露水,这些美景曾在深秋时节为我带来过多次心灵的贫瘠与富足。
去完善
释义
1. 阳羡:古县名,秦置,即今江苏宜兴市。因是紫砂壶发源地,故名。 2. 洞庭山: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 3. 金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4. 高秋:指秋季中气温较低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为主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秋天的萧瑟和诗人的孤独。首句“阳羡溪声冷骇人”,通过描述阳羡溪的水声冰冷、令人惊骇,展现了秋天的寒冷气息;第二句“洞庭山翠晚凝神”,则通过描绘洞庭山的翠绿景色在傍晚时分更加引人入胜,表现了秋天的美景。然而,诗人并不只是停留在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上,而是进一步通过“天将金玉为风露”和“曾为高秋几度贫”两句,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这里的“金玉为风露”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而“曾为高秋几度贫”则道出了诗人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依然感受到的贫困和无奈。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深沉的人生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 冷雨初歇蝉声响,古槐深院莺啼空。黄鹂枝上语秋月,分明相约在秋风。 望断江南千里雁,愁连沧海一帆篷。夜深独卧无眠处,如数家珍泪满瞳。 创作背景: 此诗为晚唐诗人高蟾所作。诗歌以秋天为主题,描绘了秋天来临时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的心境。高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高蟾本人也是一生漂泊不定,未能施展抱负,因此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忧伤和感慨。 这首诗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唐朝末年,政治局势混乱,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高蟾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多次宦游,四处奔波,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秋》,表达了他在秋天来临时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