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杨大年集后

标题包含
题杨大年集后
天上灵仙谪,人间秀气涵。 朱弦清庙瑟,美干豫章柟。 富艳三千牍,从容八十函。 典纯追古昔,雅正合周南。 温粹琼瑶润,滋醲稼穑甘。 微中缄海蚌,巧处吐春蚕。 璀璨龙宫出,精深虎穴探。 机衡成臲尯,嵩洛入烟岚。 寂忍修禅智,虚柔慕史聃。 骥辕曾未骋,鸾驭不停骖。 岩庙登何数,承明入独三。 可怜经济意,旧客记高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神仙被贬谪到了凡间,但他们身上的灵气仍保持着原来的美好。他们的才艺就像琴瑟一样美妙,能力就如同优质的木材那样强大。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能力处理各种问题和困难。他们的品德纯正,就像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样高雅;他们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就像诗经中的诗篇那样有魅力。 他们温柔而坚定,就像珍贵的玉石一样光彩照人,又像辛勤的农民那样充满力量。他们能够从细微之处看到事物的本质,如同蚌壳中的珍珠一样珍贵。他们的才华就像春天里的蚕茧一样丰富多样。他们有着璀璨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深入骨髓的智慧。 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如同迷宫般的龙宫一样深邃,又如同虎穴一样难以捉摸。他们善于掌握生活的节奏,就像登山望远一样有远见,又如同欣赏风景一样轻松自然。他们性格沉稳内敛,像禅修者一样有耐心,又像隐士一样与世无争。 虽然他们还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但已经显示出了卓越的能力。他们在寺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就像是皇家宫廷里的三名重臣之一。可惜世人对他们真正的价值并不了解,只知道他们曾经谈论过国家大事。
去完善
释义
1. 天上灵仙谪:此处化用李白《庐山谣》中的诗句"天上谪仙人"。"谪"指被贬到人间的天神或仙人。 2. 人间秀气涵:形容人间的才情和气韵丰富深厚。 3. 朱弦清庙瑟:朱弦,红色的弦;清庙,古代宗庙;瑟,古代一种弦乐器。这里指的是音乐艺术。 4. 美干豫章柟:美干,品质优良的木材;豫章,中国古代地名;柟,楠木,质地坚硬,木质优良。这里赞美了杨大年的作品犹如优质的木材和楠木一样美好。 5. 富艳三千牍:富艳,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三千牍,形容著作数量之多。 6. 从容八十函:从容,舒缓,不紧张;八十函,这里指有80部作品,"函"意为书籍的篇幅。 7. 典纯追古昔:典纯,典丽纯正;古昔,古代。 8. 雅正合周南:雅正,典雅端正;周南,指南朝诗人谢朓的诗风。 9. 温粹琼瑶润:温粹,温和精粹;琼瑶,美玉。 10. 滋醲稼穑甘:滋醲,滋润肥沃;稼穑,农耕。 11. 微中缄海蚌:微中,细微之中;缄海蚌,指暗藏珍珠的海蚌。 12. 巧处吐春蚕:巧处,巧妙之处;吐春蚕,比喻孕育美好的事物。 13. 璀璨龙宫出:璀璨,光彩夺目;龙宫,指文学作品中的奇幻世界。 14. 精深虎穴探:精深,深入研究;虎穴,危险的地方,这里指研究问题的深度。 15. 机衡成臲尯:机衡,权衡事物的尺度;臲尯,不安定的样子。 16. 嵩洛入烟岚:嵩洛,洛阳附近的嵩山;烟岚,云雾缭绕的美景。 17. 寂忍修禅智:寂忍,保持宁静的心态;修禅智,培养智慧和觉悟。 18. 虚柔慕史聃:虚柔,谦虚柔和;慕,敬仰;史聃,指史官们。 19. 骥辕曾未骋:骥辕,良马;骋,驰骋,施展才华。 20. 鸾驭不停骖:鸾驭,鸾鸟驾驭的车子;骖,驾在两旁的马匹。 21. 岩庙登何数:岩庙,山间的寺庙;登何数,无法计算。 22. 承明入独三:承明,古代朝廷的宫殿名;独三,独自进入前三。 23. 可怜经济意:可怜,惋惜;经济意,指对国家治理和经济事务的关注。 24. 旧客记高谈:旧客,老朋友;记高谈,记住过去的畅谈。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高度评价北宋文学家杨大年的诗作。诗人首先以天上的神仙喻指杨大年才情横溢,用"人间秀气涵"描绘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接下来通过"朱弦清庙瑟"和"美干豫章柟"这两个意象,传达了杨大年的诗词风格庄重而优美,如同一把精美的琴和一棵挺拔的楠木。 接下来的诗句则是赞扬杨大年的著作丰富、文字优雅,有古人的风范,他的诗词音韵和谐,宛如璞玉浑金,字字珠玑,精彩绝伦。更兼他才华横溢,语言巧妙而丰富,如同龙宫瑰宝般璀璨夺目,又如深入虎穴探寻真理一般执着坚定。 诗人又以"微中缄海蚌,巧处吐春蚕"表达了杨大年诗词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中饱含深情,又显现着才智。他用字微妙而富有力量,如海中蚌壳,轻轻一开便有珍奇显露;他的文章构思巧妙,好似春蚕抽丝,细密精致,独具匠心。 整首诗既赞美了杨大年的诗歌艺术,又展现了他的才情与执着。最后诗人感慨杨大年的才能未能完全发挥,他的名声在当时并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总之,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对杨大年的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展现了一位诗人对其同道的敬佩与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杨大年集后》这首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难以确定。此时正值宋仁宗在位期间(968年-1022年),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涌现出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如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 在这首诗中,张方平通过对杨大年的诗集的题词,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才子的敬佩之情。杨大年(990年-1059年),原名杨亿,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职。他与张方平同为当时的文坛巨子,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学术交流。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纷纷投身官场,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文人之间的交往也逐渐被名利所驱使,使得原本的真挚情谊变得虚伪。因此,张方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杨大年的敬意,同时也批判了当时文人之间的虚假友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